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一到夏季,很多人會出現這些胃腸道癥狀,尤其老人和兒童更是常見。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楊韶華介紹,夏季天氣炎熱,各類細菌、病毒生長繁殖快,水源、食物、環境容易受污染,一不小心就病從口入,加上夏季濕熱之氣較盛,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夏季胃腸道疾病高發。如何加強胃腸道的自我保健,順利度夏呢?楊韶華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調飲食,防暑濕
“暑”為夏季之主氣,為火熱所化,獨發于夏季。“濕”為長夏之主氣,尤其在南方,天氣炎熱又多雨,濕邪重濁黏膩,容易傷害脾胃功能。因此,宜多吃清熱利濕的之物,如冬瓜、絲瓜、薏苡仁、赤小豆。夏季出汗多,易耗傷津液,需適當吃酸甘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之類,酸味能斂汗、止瀉、養陰,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勿貪涼,護脾胃
《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絡急引,故痛。”說明我們的胃腸道最怕寒冷。長時間在空調房內或開著空調睡覺,很容易體表受涼,吸入涼空氣也會導致腹瀉腹痛現象。所以夏季空調溫度不要太低,睡覺時盡量關閉空調,尤其要注意腹部、腳底和臀部的保暖,不隨意坐在冰涼的地面上、不坐冰墊;不要過于貪涼飲冷,不吃生冷、冰鎮食品,以免損傷脾胃而發病;在食用海鮮時可加些生姜、紫蘇等中和寒性。
講衛生,防病入
飲食要把好“入口關”,防止病從口入。養成飯前便后及隨時洗手的習慣;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生吃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清洗干凈,可用開水燙洗或者鹽搓洗;冰箱存放的食物,要蒸煮、熱透后再吃;家庭烹調或涼拌食品時,做到生熟嚴格分開,防止交叉污染;不喝生水,注意飲用水的衛生,夏季桶裝水飲用時間不宜超過一周;餐具要定時煮沸消毒,以防患于未然;盡量避免在路邊攤就餐。
調情志,少勞累
《素問·舉痛論》云:“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楊韶華解釋說,情志因素會造成胃腸疾病發生。比如發怒或者情緒抑郁會導致肝氣上逆,“肝木克脾土”,脾胃功能受影響,出現胃疼或消化不良等癥狀。故入夏后,要思緒平靜,心氣平和,情志愉悅。切勿急躁、激動,控制在烈日下勞作和行走的時間。郁悶、煩躁時,不防聽聽舒緩的音樂,放松心情,更好地保持心情愉快。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及過度疲勞,中午適當午睡。適當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加強胃腸運動功能,每頓飯后散步半小時左右,能幫助消化。
常按摩,調脾胃
楊韶華介紹,穴位按摩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每天按摩以下穴位有助于調節脾胃,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位于臍中旁開2寸處。天樞是大腸募穴,有升降氣機、斡旋上下的作用。對便秘、腹瀉有雙向調節作用。
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位于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足三里是人體的強壯穴、長壽穴,可治療慢性胃痛、增強免疫力、補虛。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人體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合連線的中點。是胃之募穴。點按中脘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腸功能。
楊韶華提醒,夏季常見的胃腸病有細菌性胃腸炎、病毒性胃腸炎、消化性潰瘍、食物中毒等,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