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曾有一則報道稱,浙江的一位女士患有鼻炎,因長期鼻塞嘗試了一款日本網紅鼻炎藥,初試后發現通氣效果很好,于是一用就是三年,結果鼻炎不僅沒有好轉,反而發展成了藥物性鼻炎。
藥物性鼻炎,顧名思義,是用藥不當引起的鼻塞癥狀,往往由藥物副作用引發,全身性或局部用藥都有風險。如果患者合理規范用藥并能及時辨別,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該病發生。一般來說,藥物性鼻炎有以下5個特征,可幫助患者自查。
長期(連續10天以上)應用鼻用血管收縮劑或口服血管收縮藥物病史。鼻塞的最常見原因有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情況,排除病理性占位和內容物堵塞的情況下,很大原因是鼻黏膜水腫引起的。這種情況下,使用呋麻滴鼻液、麻黃堿滴鼻液、鹽酸羥甲唑啉鼻噴劑為代表的血管收縮劑可迅速改變水腫狀態,打通氣道。但這類藥不能長期使用,鼻塞情況改善后須立刻停止,且連用不能超過7天,否則便可能出現藥物性鼻炎。
滴鼻劑效果變差,鼻塞愈加嚴重,滴藥劑量、頻次不斷增多,有時出現頭痛、頭昏等癥狀。藥物性鼻炎的主要原因是機體產生耐藥性,因此,增加頻率、劑量無法長時間維持效果。而鼻腔分泌物的長期刺激及持續鼻塞,可造成機體缺氧,中樞神經系統供氧不足,繼而出現神經反射性頭暈、頭痛。
雙側持續性鼻塞、嗅覺減退,可有鼻內干燥不適和燒灼感。初期使用鼻血管收縮劑的效果顯著,但隨著使用時間延長,鼻黏膜血管長期收縮,導致血管壁缺氧,引起繼發性血管擴張、上皮纖毛功能障礙,鼻塞反而會更加嚴重,影響嗅覺,進而出現干燥不適、灼燒感。
鼻黏膜呈紫紅色。這是藥物性鼻炎的典型表現。由于反復使用血管收縮劑,鼻腔黏膜會反復充血,可有充血到蒼白、水腫等不同變化,還會出現鼻腔狹窄、鼻毛脫落,嚴重者黏膜呈橡皮樣狀態。
下鼻甲腫脹、暗紅、柔軟。反復充血會使鼻內血管、黏膜、肌肉組織產生結構改變,導致下鼻甲腫脹,呈暗紅色,觸之柔軟,對血管收縮劑棉片反應不敏感,鼻道中還會有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
本質上說,藥物性鼻炎就是藥物濫用造成的。因此,患者需在藥師指導下用藥,如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造成鼻息肉、鼻竇炎、中耳炎等并發癥。▲
關鍵詞: 藥物性鼻炎 為什么用藥也能成鼻炎 患有鼻炎 網紅鼻炎藥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