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是大周期,供需錯配是造船周期產生的主要原因。從峰谷到峰頂,造船產量通常是數倍之變。
船齡老化+碳減排的環保要求,是主要邏輯。他跟全球的貿易量、行業價格是弱相關的。
當前,民用造船業已進入新的周期上行階段,呈現量價齊升狀態。
(相關資料圖)
01
需求端爆發
造船業平均每20-30年經歷一輪大周期,需求周期、船齡替代周期、環保公約是三大因素。
2000-2010年,是船舶行業的運力持續交付的10年周期,我國08年金融危機之后,訂單就開始往下走,但交付量是從2010年開始往下走。
如今20年過去,這些船齡老化了,保險費往上走。再加上現在國際海事組織,還有歐洲國家,對于靠岸船舶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燒柴油已經不行了,現在都要改成雙燃料動力系統,才能滿足減排要求。
2030年和2035年之后,還會進一步的提高環保標準。現在這些船舶的動力系統,比如說20年前交付的柴油動力系統,再怎么去改造也很難達到2030年之后的標準,就會加速催生現有運力的更新換代。
這意味著,上一輪交付高峰于2021-2038年開始,進入替代周期。
新船需求包括新增需求、替代需求和投機需求三大類。其中,新增需求主要取決于航運需求,替代需求由技術進步、環保政策和船舶到齡更新共同決定。
當前,航運市場運價保持高位運行帶動新增需求,環保政策約束疊加到齡船只更新拉動替代需求。
本輪擴張周期從20年10月開始,集裝箱船率先爆發,LNG船隨后,未來油輪、散貨船有望接力。
中國船舶在接受調研時表示,目前在造船企業層面競爭呈現出向優勢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在船舶產品層面加快向綠色智能方向發展,在市場需求層面新船訂單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全球造船業或將逐步迎來新一輪復蘇周期。
02
供給端受限
08年之后,船舶行業被發改委列為落后產能,不允許新建產能,只能是存量產能置換。
全球造船產能基本出清,當前呈現偏緊狀態。金融危機以來,受訂單大幅減少和船價持續走低等因素影響,全球造船企業破產清算與兼并重組案件達到數百起,產能出清過程基本結束。
全球競爭格局,從中日韓三足鼎立到中韓雙寡頭競爭,并且中韓都沒有產能擴張的空間,供給端嚴格受限,需求端又有更新換代需求,供需的剪刀差就會越來越大。
2021年世界造船活躍產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攀升,達93.9%;全球大部分的2022年新接訂單都將在2024年之后交付,造船業已呈現產能偏緊狀態。
從船齡和國際海事組織的環保要求來看,未來10年全球的船舶生產制造能力是嚴重受限的,應該會看到船價創出歷史性新高,從而帶動造船公司的盈利能力。
成本端來看,占比較大的鋼材價格,在21年上半年高位處回調后持續下降。
然后高價船開始交付,造船的利潤率就往上走,有個非常不錯的彈性。
但是,利潤表不會這么快體現出來,更多要需要關注資產負債表和訂單的變化,去預判兩年后利潤表的變化。
中長期來看,21年以來的高價訂單為業績向上提供確定性。
總體來看,隨著全球船舶行業供需缺口擴大,船廠在產業鏈的地位不斷提升,未來船廠報表也會持續向好。
03
20年大周期
中國船舶系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品結構最全的造船旗艦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下屬子公司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訂單量位居行業前列,當前訂單飽滿,排期已至2026年。船價上漲情況下,新接訂單價值量上升,隨著2020年之前承接的低價訂單逐步消化,公司業績有望迎來較大彈性;造船板等原材料價格下降有望進一步提升利潤空間;國企改革也有望帶來催化。
此外,公司下屬江南造船和廣船國際均是重要的軍船建造企業,有望持續受益一流海軍建設。
目前,中國船舶(含黃埔文沖)在手訂單936萬CGT,其中2022-2026年訂單分別達到99/347/328/162/9萬CGT,2023-2024年訂單飽滿,且2025年訂單已經顯著超過2022年。
造船行業通常呈現20年左右的大周期,隨著中國造船實力大幅提升,LNG船取得突破,供需缺口持續擴大,有望帶動新船價格再創新高。
?END?
▼
$中國船舶(SH600150)$$中國重工(SH601989)$$招商南油(SH601975)$@今日話題
關鍵詞: 中國船舶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焦點快播:20年的大周期:中國船舶投資邏輯2022-09-24
- 天天頭條:無印良品商業詆毀被訴判賠10萬 2022-09-24
- 今日要聞!木星與地球9月26日“相會” 大約2022-09-24
- 天天動態:“行星搶劫案”:天文學家發現恒2022-09-24
- 【天天熱聞】更少的副作用:科學家發現一個2022-09-24
- 聚焦:令人驚訝的發現:細菌會懲罰“害群之2022-09-24
- 全球播報:iPhone 14發售一周銷售數據曝光2022-09-24
- 速訊:人工智能是如何被用來拯救鯨魚的?2022-09-24
- 【焦點熱聞】法盛投資管理ESG投資全球主管2022-09-24
- 焦點熱文:短債基金密集限購2022-09-24
- 當前播報:探索木星的同時“天問四號”任務2022-09-24
- 天天新動態:青海湖秋季遷徙水鳥數量超23萬2022-09-24
- 今日播報!統計局:9月中旬無煙煤環比上漲8.9%2022-09-24
- 世界聚焦:安徽銀保監局局長周家龍:轄內銀2022-09-24
- 全球觀速訊丨苗圩: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具有潛2022-09-24
- 每日視點!陳文輝: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切2022-09-24
- 世界速看:陳文輝:放眼長遠,從底層邏輯發2022-09-24
- 全球新資訊:影響多達21.6萬項研究:流行的2022-09-24
- 世界新消息丨南極康科迪亞研究站工作人員拍2022-09-24
- 【世界報資訊】我國科學家成功繪制中國豌豆2022-09-24
- 熱資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設立國內高校首個2022-09-24
- 環球通訊!中國官方宣布天問四號:一次看完2022-09-24
- 定了定了定了!9月26日上市,艾瑞澤8即將撼2022-09-24
- 每日快報!劉炟鑫:等待大盤下行態勢結束2022-09-24
- 通訊!山西焦煤股價本周漲逾8%2022-09-24
- 今日報丨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022-09-24
- 看熱訊: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宇宙觀測靈敏度和2022-09-24
- 環球簡訊:研究警告:如果松島冰架崩塌 海2022-09-24
- 每日簡訊:“膝關節減震器”植入物Misha在2022-09-24
- 最資訊丨“北大醫學&北大光華醫療健康領航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