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技術革命。活字印刷術出現之前,印刷書籍用的是雕版印刷。這種 *** 是在一個固定的版中雕刻文字,然后一版一版印刷。雕刻一套書版耗時很長,工作量大,有錯誤也不便修改,很不方便。
活字印刷就靈活多了,它把模板中的單字解放出來,成為使用靈活的字模,一舉變呆板的印刷方式為方便快捷的印刷方式。活字印刷的 *** ,是先制成單個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后根據書稿,把字模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然后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出,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可不要小看了“字模拆出”、“再次使用”這兩個小小的步驟,它正體現出了活字印刷的特征和優點。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北宋發明家畢升。最初,畢升先用木頭做字模,木材遇油墨會膨脹,字跡模糊不清。畢升又改用膠泥做字模,印出來的字跡非常清晰,于是,膠泥活字開始進入到印刷業當中。印刷時,工人們先準備好一塊鐵板,上面放松香和蠟,四周用鐵框圍起。根據書稿要求在框內排滿活字后,把鐵板放在火上烘烤,待松香和蠟熔化,再用另一塊平板在上面壓平。等到松香和蠟冷卻凝固,塊活字版就完成了。工人在上 面涂上油墨,就可以進行印刷。印過以后,把鐵板放到火上燒熱,松香和蠟熔化,活字就可以拆下來。
印刷當中,工人們通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板用來印刷,另一塊板用來排字。之一塊板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鐵板交替使用,印刷速度非常快。根據用字的情況,一些常用的單字往往會刻好幾個,出現頻率很高的“之”“也”等則會準備20多個,如果碰到冷僻生字,就隨用隨刻,靈活方便。 后來,人們不斷對活字印刷術加以改進。
元代的王禎一反畢升不用木質字模的習慣,發明了木活字技術。他在《農書》里詳細記錄了使用木活字刻字、選字、排字、印刷的 *** ,可以說是字模材料的一次改良。此外,王禎還發明了轉輪排字的 *** 。他制成了兩幅直徑約七尺的大輪盤,再把木活字按古代韻書的分類法放入轉盤內的格子里,一只盤內放常用字,一只盤內放不常用字。排字工人坐在兩幅輪盤之間,轉動輪盤即可找字,使選字、排字又變得異常方便。經過人們的不斷改良、完善,活字印刷越來越靈活和便捷,印刷機出現之前,活字印刷一直是我國乃至世界印刷業的主要印刷 *** 。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