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科,1957年出生于河南濮陽,著名花鳥畫家。尤其以畫牡丹、荷花和魚見長。現為河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直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中干書畫院理事。
李順科先生自幼酷愛丹青,以繪制濮陽龍鄉(xiāng)的虎、龍圖騰為主。他天資聰明,又刻苦用心,年少時便在當地小有名氣,作品被制作成中堂,熱銷于集市。
李順科先生創(chuàng)作中
少年時代的李順科曾拜師學習木匠與漆畫,他的漆畫在民間廣受喜愛。后又從事路橋工程設計與建筑施工,帶領村民們奔向了勤勞致富的道路。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弄潮兒,李順科既是一名勇于開拓進取的務實主義者,又是一名富有藝術情懷的理想主義者。
富貴迎春圖——源自漆畫靈感的創(chuàng)作
濮陽是中國龍鄉(xiāng),又被稱為中國雜技之鄉(xiāng)。濮陽雜技源于春秋,各種美輪美奐的民間雜耍傳承不衰、歷久彌新、引人入勝。李順科繼承并發(fā)展了家鄉(xiāng)兩門古鎮(zhèn)的龍燈雜技,他制作兼組織的舞龍藝術,表現的栩栩如生、神采飛揚。在鼓樂中舞動起來,激烈翻騰、氣魄雄大,每次演出都能在三里五莊引起轟動。并多次受邀到異地演出。
李順科先生組織排練的舞龍藝術
當地曾如此報道:“李順科先生遍訪老一代民間藝術家,集思廣益,大膽改進創(chuàng)新。他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把圖紙畫了一張又一張。最終在形體與畫工方面得到大家一致認可。近年來,他組織的龍燈藝術北上邯鄲,南下長垣,東至菏澤,西赴鄭州,方園數百里,觀眾們無不交口稱贊、嘆為觀止。”
李順科先生組織排練的舞龍藝術
2000年,機緣巧合,李順科結識了中國老一輩畫家陳發(fā)源先生。經陳發(fā)源先生指點,李順科認識到:自己的藝術生涯若要更上一層樓,必須要提高傳統(tǒng)的國畫功夫與理論素養(yǎng)。在陳發(fā)源先生的悉心指導下,不惑之年的李順科先生從民間藝術邁入了博大精深的國畫殿堂,并于2005年正式拜入陳發(fā)源先生門下,深造國畫技藝。
李順科向陳發(fā)源先生學習
追隨明師的李順科更加勤奮刻苦,他廣泛涉獵畫稿、畫論、書法、篆刻,向更多優(yōu)秀的書畫家交流學習,探索著自己的表達風格。藝海無涯苦作舟,轉眼間又是二十多載的臨池不輟。這段歲月,李順科先生的繪畫風格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從民間藝術的“率真質樸”走向傳統(tǒng)藝術的“氣韻傳神”,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花鳥四條屏
一池荷趣
方聞先生所說:中國人將書畫視作藝術家的“心印”,作為心靈的印記或者形象,一件繪畫作品反映出藝術家——這一個人,他的觀念,他的思想及其自我修養(yǎng)。李順科先生正是把他豐富的閱歷、淳樸的心靈告白于一幅幅畫面,展現一篇篇來自心靈的雅趣。
一籃富貴
令人愉悅的作品是自然情懷的真實抒發(fā),蘇東坡有詩云:“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這些年來,提升的是技法,而不變的是性情。筆墨愈發(fā)精到的李順科先生始終堅守著自己質樸的情懷,堅守著對藝術純粹的熱愛。所以,他的作品總是煥發(fā)著不求自至的簡潔和自然,洋溢著無拘無束的輕靈與飄逸,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四季荷塘
花甲之年的李順科先生,依然每日沉浸于自己的畫室,凝思動筆,上下求索,在筆墨與宣紙間游走演繹。他孜孜不倦地向心中的理想境界前行著,那就是:讓藝術既是陽春白雪的,又是喜聞樂見的。
洛陽牡丹甲天下
魚樂圖
(作者 閆立鋒)
關鍵詞: 花鳥畫家李順科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