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徐婧 易海菲)登上鐘鼓樓俯覽古都勝景、到太廟傾聽歷史余韻、見證百年會館煥彩重生……9月14日至15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在京舉辦。論壇期間,觀摩活動走進北京東城,論壇嘉賓開啟一場覽閱壯美中軸之旅。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北京中軸線是首都的一張金名片,其全長7.8公里,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縱貫北京老城,被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盛贊為“天下無雙之壯觀”。
在北京中軸線的最北端,鼓樓和鐘樓前后縱置、靜靜佇立。它們曾為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也是全國現存鐘鼓樓中保存最為完好、體量最大、報時器具最具規模的一組古代建筑。暮鼓晨鐘,回響百年,引發的不僅是聲音的震動,更是今人和古人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
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觀摩活動走進北京東城。圖為嘉賓參觀數字沉浸展“時間的故事”。記者 易海菲 攝
數字沉浸展“時間的故事”是北京鼓樓保護展示工程的有益成果,也是充分展示中軸線沿線古建筑魅力,推動周邊街區綜合整治和有機更新,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的一次生動實踐。
在這里,觀眾可以了解鐘鼓樓的建筑特色、以“暮鼓晨鐘”報送標準北京時間的工作流程;還可以探索中國傳統計時方法蘊含的智慧,鐘鼓樓周邊地區的民俗與商貿;更可以通過沉浸光影秀《共鳴》,領略時空交織營造的別樣美感,在虛實交錯間和歷史進行一瞬的“會晤”。古老建筑與數字創意碰撞出絢麗火花,中國人的宇宙觀和時空觀以全新方式得以詮釋,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生機。
展示文物修繕保護新成果
北京太廟坐落于天安門旁、紫禁城南、中軸線東,與社稷壇東西對稱布局于中軸線兩側。其上的金瓦重檐象征著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四周的蒼勁古柏見證了數百年人間滄桑變遷。
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觀摩活動走進北京東城。圖為嘉賓參觀太廟。記者 易海菲 攝
2020年10月,太廟非文物建筑區域騰退、拆除和環境整治工作正式啟動。東城區以中軸線保護為契機,持續推進老城復興,完成太廟等重點文物騰退,加強太廟文物修繕和古樹保護,穩步推進太廟歷史文化展示,古都壯美空間秩序逐步得到恢復。
如今,“大廟中軸——太廟歷史文化專題展”正在太廟展出,歷史的風跋涉600余年,在人們耳畔繼續講述古都的故事。
見證老城胡同煥發新生機
青云胡同,三里河畔,好戲在顏料會館上演。絳州鼓樂《牛斗虎》兼具力量與美感,舞蹈與民樂三重奏《春江花月夜》悠揚婉轉,京劇《貴妃醉酒》選段唱盡古今悲歡,昔日會館的繁華盛景仿佛重現。
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觀摩活動走進北京東城。圖為嘉賓在顏料會館觀看演出。記者 易海菲 攝
歷史上前門東區商賈大戶云集、梨園名角薈萃、各地會館眾多,其中顏料會館便是由山西省顏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的一處集祭祀與觀戲功能為一體的匯聚之所,后經多次修繕,成為現存為數不多的晉商會館之一。
近年來,東城區不斷推進會館活化利用工作,使老會館煥發文化活力。2021年,“會館有戲”演出項目在顏料會館鳴鑼開演,至今已舉辦包括昆曲、評劇、河北梆子等在內的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和好評。
東城區陸續發布《關于進一步煥發東城區會館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東城區煥發會館文化活力伙伴計劃》等,以會館為支點,進一步推進文物活化利用,推動歷史文化街區轉型升級,打造集萃中華文化的“百花園”。
與顏料會館一巷之隔的韶州會館是東城區首批會館活化利用項目之一,經過修繕后今年開館,成為一處融合京味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綜合性文化空間,讓市民可以在此觀文化展、品地方茶、賞韶州蘭,既激活百年會館資源,又豐盈百姓精神生活。(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三分類新規下信托公司加速轉型 業界建言加快出臺配套規范與指引 全球觀點
- 2022年美國和歐盟實際對華投資較2018年增長15.6%
- 熱頭條丨追光丨36位奧運冠軍領銜 中國代表團向亞運出發!
- 維信諾參股公司Micro LED量產線奠基 預計2024年底量產_全球快訊
- 天天要聞:2023賽季超三聯賽濟南爭霸賽落幕 第三循環本月開賽
- 共筑網絡安全屏障,這場博覽會與你有關!
- ?息縣法院召開執行權運行機制改革座談會_全球時快訊
- 香港與青島畫家共繪40米水彩長卷講述“雙城故事”|當前報道
- 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街道朱樓寨社區:情系弱勢群體 奉獻誠摯愛心 全球速看
- 置換補貼+優惠,買車可省上萬元!上海發放汽車消費“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