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企興萬村”行動是全國工商聯倡導的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品牌。行動啟動以來,銅梁區工商聯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通過合作產業、推動就業等多種幫扶方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就業,為推進鄉村振興蓄勢添能。
踐行民企擔當,黨建聯盟共建共贏
十月初,正是栽種下一季冬菜的時候。在銅梁區巴川街道千年村,田間地頭滿是勞動的場景。“以前這一片都是閑置地,現在全部種了白菜、花菜。”千年村黨支部傅余說。
這片閑置土地變良田,正是銅梁區“萬企興萬村”行動的成果。
“一村一企”,精準對接很關鍵。銅梁區工商聯積極組織會員企業、基層商會與鎮(街)對接,村上提需求,企業進行承諾,確保幫扶切合實際,幫出成效。特別是發揮民營企業非公黨支部和商會“功能型特設黨支部”優勢,結合企業、商會實際與聯系村進行“支部聯建”,落實企業與村集體的互惠互利模式。
其中,巴川街道商會黨支部、巴川街道商會千年村黨支部和重慶涪柴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支部開展基層黨組織聯建。在了解到巴川街道將進行閑置土地開發利用時,涪柴動力主動提供了微耕機等各種農用機械,在最短時間內開墾出四百畝土地,通過輪作蔬菜、大豆、玉米等,充分挖掘土地的潛力,增加收益。
助力產業振興,當好共富路上生力軍
“在這里上班不僅可以照顧孩子和家里,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在銅梁水口鎮清泉社區的鄉村振興車間,員工雷小平和工友們正忙著包裝電子配件,這些都是為昆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供應的產品。
近年來,銅梁摸索出一套以引導本地資源下鄉、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方法——企業將生產環節中用工量大、技術門檻低的工種,在鎮村布局設點,利用農村閑置資產創建鄉村振興車間。重慶昆凌電子有限公司把串聯電子連接線的業務剝離出來,建起近十個鄉村振興車間,既保障了公司飛速發展后產生的用工難,又就近吸納了兩百名左右就業人員,每月人均收入超過3000元。
截至目前,在區經信委和區工商聯的廣泛“牽線搭橋”下,銅梁全區累計建設鄉村振興車間61個,涉及電子配件、汽配零部件、調味品、服裝制品、龍燈彩扎、糧油加工及蔬菜加工等,有效盤活集體資產,并通過產業帶動提供靈活增收就業崗位1900余個。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銅梁土橋鎮的家澤生態田園每天游客絡繹不絕。這個依托巴岳山自然生態資源打造的集綠色農業、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與西郊奇彩夢園、荷和原鄉等景區串成線、連成片,每個長假都能吸引近十萬市民和游客前來觀光休閑旅游,徹底帶動了沿線鎮村的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在產業發展上,區工商聯不僅積極為我們民營企業牽線搭橋,還為我們發展理清思路、排憂解難。”張家澤介紹,今年景區又投入400萬元創辦了高端露營基地項目,旅游業態將進一步豐富。
探索模式創新,村企“聯姻”共促振興
天氣逐漸轉冷,吃湯鍋火鍋的旺季即將到來,而蘿卜是其中少不了的食材。在銅梁虎峰鎮輪橋村蔬菜基地,又一季蘿卜已經種下去,待收獲后將送往下了訂單的各個餐飲店。
借助“萬企興萬村”平臺,翰林村、輪橋村等4個村與區食品商會和火鍋商會簽訂農產品定向收購協議,去年銷售花椒、青菜、蘿卜等5.5萬斤,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元。“有了訂單農業,村里發展集體經濟吃了‘定心丸’。”輪橋村黨支部書記席章玲說。
企幫村、村聯企,村企共贏是核心。經過區工商聯、區農業農村委、區農合聯組織,銅梁仁和酒廠采取“公司+鄉村+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和“市場+公司+基地+園區+專業合社+技術+農戶”的基地建設模式,在福果、高樓、蒲呂、少云鎮等鎮街道種植高粱一萬余畝,占到全區高粱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二,既保證了農民種植農作物的穩定銷售,也為企業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來源。
截至目前,銅梁全區42個基層商會及4000余名會員企業與28個鎮街結對共建,實施"萬企興萬村"項目226個,總投資達16.47億元,帶動全區農村集體經濟增收8019萬元,提供就業幫扶2875余人次。
乘著“萬企興萬村”行動的東風,下一步,銅梁區工商聯將持續廣泛聯系動員企業家、在外成功人士,同時進一步梳理特色產業,搭建平臺,切實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在蘊含無限潛力的田野上走出同興共富鄉村路。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