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0月7日電 (王牧雨)“我就是長城腳下的一抔黃土,多年前聽從內心的召喚,從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義無反顧奔赴戈壁曠野嘉峪關,從此,懵懵懂懂一頭扎進長城的懷抱,就再也沒有離開。”甘肅省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張曉燕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道。
多年前,張曉燕跨越1800多公里,從老家河南禹州來到甘肅嘉峪關成為一名講解員。長城腳下,她一扎根就是22年。這期間,她的標簽也在不斷增加——講解員、副研究館員、甘肅省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紅石榴”宣講員……
圖為張曉燕(右二)在嘉峪關關城上為小朋友們進行講解。(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國慶節前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352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368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到表彰,張曉燕就是其中一位。
回憶起自己第一次來到嘉峪關時的情景,張曉燕說,2001年第一次來到嘉峪關游玩,遠遠看著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她對于長城的情感就在心中扎了根。次年,正值嘉峪關大景區管理委員會招聘講解員,張曉燕應聘入職,一頭扎進了講解工作。
夏天烈日暴曬,冬季朔風呼嘯,一趟關城爬下來對體力考驗極大。正值青春的張曉燕,卻并不覺得疲倦。“每天七八個團,從當日8時到20時,一年365天不閉園。中午吃飯,游客可能突然來找講解,放下碗筷就奔赴關城了。”她說。
張曉燕說,每來一個團讓她講解,都感覺是在赴一場約會,在那種狀態里讓她覺得特別開心。“每次站在城墻上望著大漠戈壁時,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自己前世就是駐守在這里的一位士兵。”張曉燕說,這種感覺一直陪伴著她,讓她更加堅定從事這份工作。
在講解嘉峪關長城的古代軍事防御作用時,張曉燕會思考,如果只是簡單地講述長城的防御作用,是狹隘、失之偏頗的,應該讓游客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長城,讓他們明白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如何一步步構筑起來的。她隨即向游客講起長城的歷史、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作用。
圖為張曉燕(右三)向游客講解長城歷史。(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她發現以前的講解內容挖掘深度不夠,與游客的需求不完全貼合,于是開始不斷琢磨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力求表達得更貼合游客的需求。
她在寒冷的冬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在路上思考著如何改進講解詞。有一次,張曉燕騎車摔到了樹溝里,但掙扎著起來后,卻突然想到了如何更好地表述一句講解詞,那一刻,她忘記了疼痛,只覺得那是一種驚喜。為了查清講解中的問題,她查閱文獻資料數百萬字,撰寫近20萬字讀書筆記……
為了讓游客在聽講解的同時心中有感,她總結了長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90多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巧妙融入講解詞,撰寫10余萬字的嘉峪關關城景區及長城博物館講解詞,以景區、博物館為陣地,帶領景區講解員將長城文化中蘊含的典型、真實、鮮活的中華民族故事講給五湖四海的游客。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曉燕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越多,就越覺得自己渺小,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加豐富自己。她不僅養成了每天看書、看報紙、記錄知識的習慣,無論是手機上的分享還是傳統的紙質書,她都會認真閱讀并記錄下有用的信息。她的辦公室里堆滿了各種書籍,每一本書都承載著她對長城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如今,除了講解工作,張曉燕還積極參與各種研學活動。作為“中國國家地理”特約研學專家的她,每年都會參與針對小學、初中、大學生和成年人的研學游活動,為游客們介紹嘉峪關市境內的景點,并舉辦關于長城和絲路文化的講座。“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長城文化,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張曉燕說。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它彰顯了中華民族無限的文化自信。除了軍事功能,長城更是連接各民族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它保衛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張曉燕表示,今后還將更好地挖掘長城的作用,講好長城故事。(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以舊換新”激活消費市場“一池春水” 各地賣場人氣足、銷售旺|微動態
- 以身許國、埋名半生 透過鄧稼先的書信解讀“人生的意義”-每日時訊
- 當前資訊!30億千瓦、460萬公里、102.44萬戶……多維度“數”讀發展成效
- 世界即時看!祝賀!鄭欽文晉級中網女單八強
- 報到!為新中國75歲生日獻上祝福 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集結75家觀影團萬人觀影 世界新視野
- 看點:廣西加快推進108項主電網工程投產 國慶基建項目施工忙
- 【全球速看料】?西平縣重渠汪莊小學開展“歌唱祖國 喜迎國慶”活動
- 株洲見證“天猿”首秀,無人駕駛賽道新篇章
- 評論:兩岸旅游交流合作為何重要?_世界資訊
- 評論:兩岸旅游交流合作為何重要? 全球快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