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洲天然氣危機愈演愈烈,歐盟打算今冬削減天然氣用量15%,德國城市率先開始共體時艱,祭出各種措施,比如關閉公共設施熱水,關閉旅游地標的燈光......
然而,德國決定實行天然氣配給的同時,還得支持天然氣流向歐洲其他地區;電力方面也是如此,本周德國電力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但還得向法國供電,因為此時的法國的電力供應更為緊張。
周一,據媒體報道,德國經濟部長呼吁,對天然氣和電力市場進行改革,比利時能源部長Tinne Van der Straeten也提議,必須從源頭上采取行動,對天然氣價格采取行動。
歐盟國家官員似乎意識到歐洲陷入如此大規模的能源危機,背后的原因不只是俄羅斯“斷氣”,也暴露了其天然氣市場自由化改革的缺陷。
1996年,歐洲開始向建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邁進;2003年進行第二次能源改革,發布第二個天然氣指令;2009年發布的第三個天然氣指令為標志,要求各國立法增強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監管權力,旨在打破壟斷、促進競爭并確保供應安全,但2022年未能充分實施所謂的市場自由化再次影響歐洲地區。
巴黎大學科學院的能源教授Thierry Bros指出,市場自由化的目的是確保歐洲所有人都可以毫無問題地依賴充足、持續的能源供應。在與大型化石燃料生產商達成協議時,各國更加團結一致,合同的價格由新的貿易中心確定,以覆蓋歐洲市場。這就是最初的設想,歐洲各國團結起來,建立一個可預測的、大型的、透明度較高的統一天然氣市場。
具體來看,目前歐洲能源危機深層原因有五個方面,效率和低價主導的市場發展,監管失靈,統一戰線并不和諧,未考慮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可再生能源投資不足。
1、天然氣市場自由化并不是由供應安全驅動的
與推動公平、低價供應相比,能源供應安全完全是次要目標。
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Adi Imsirovic指出,自由化本身并不是由供應安全驅動的,而是由效率和更低的價格推動的。
歐洲能源研究聯盟研究員Ganna Gladkykh表示,與20世紀90年代各國獨立的市場、壟斷和保護主義能源政策相比,現在歐洲有一個一體化的市場和監管機構、靈活的定價,從這方面而言,歐洲成功了。然而,Gladkykh承認,所謂被認為是成功的事情現在也是導致歐洲目前所面臨的能源供應問題因素之一。
2、監管失靈
歐洲國家面臨的不是市場失靈,而是監管失靈。
Bros曾參與法國市場的自由化及其與歐洲內部能源市場的整合,他指出,市場需要先自由化,然后再需要將控制權交給完全獨立的監管實體。目前,各國只能依靠自己的設備,能夠對自己的能源做出各種不同的決定,只要其大致符合歐盟的指導方針。但如果缺少監管,可能就會止步于此。
一些國家更喜歡便宜的天然氣而不是多樣化的天然氣。歐盟能源指令規定,每個國家都應該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其理念是各國盡可能平均地分配天然氣供應,但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由于其廉價而依賴俄羅斯作為主要供應商。Bros認為,做出這一決定時,德國知道,如果出現問題,歐洲其他國家將彌補這一不足。“這不是自由化,這簡直是隨心所欲,肆意妄為。”
3、統一戰線往往并不那么和諧
還有一個問題是,統一戰線往往并不那么和諧。北溪2號是對原北溪管道的擴建,該管道將天然氣從俄羅斯輸送至歐洲大陸,目的地是德國,這得到了德國和奧地利的支持,但遭到了其他歐洲國家的反對,包括波蘭、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最終,這一計劃被擱置。
4、未考慮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
當然,其中一個問題似乎不可避免:沒有考慮到歐洲以外的任何干擾。“它涵蓋了內部的一切,”Gladkykh說,它并沒有涵蓋所有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包括俄烏沖突和由此引發的經濟制裁。
5、可再生能源投資不足
歐洲內部能源市場在確保供應安全方面存在的部分問題是,可再生能源轉變的實際情況比其預測更快,長期存在投資不足的問題。
最后,Gladkykh指出,他不確定是否有任何市場結構能夠讓歐洲免受類似的外部沖擊,尚不清楚這種方式是否能使歐洲各國在即將到來的寒冬中幸存下來。
Gladkykh補充說,德國并不是唯一一個陷入困境的國家,所有歐洲國家都感到寒意,當形勢變得艱難時,各國往往不那么團結。Gladkykh稱,
這場危機最終將阻礙歐洲天然氣市場自由化和一體化進程,可能導致歐洲統一天然氣市場理論的終結。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