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發的兩年來,國內民航持續虧損,最新披露的2021年年報顯示,已有五家航空公司資不抵債。
這五家航司分別是海航旗下的烏魯木齊航空(137.5%),海航旗下的福州航空(118.1%),南航旗下的重慶航空(113.2%),東航旗下的上海航空(109.6%),以及國航旗下的山東航空(102.81)。
這五家由于都是上市公司旗下并表的航司,因此他們的盈虧和負債情況也與年報一起披露了,而更多沒有上市的國內航司,虧損和債務情況比上市航司還要嚴重,最近就有不少航司傳出了薪水緩發多月的消息。
多位民航業內人士對筆者分析,現在比較危險的航司,一種是資產負債率爆表的,一種是現金流要斷了的。目前的情況下,第二種情況更加危險,這其中,民營的,規模小的航空公司面臨第二種危險的會更多。
春運后,國內航班量急劇下降,有的小航司一天一班都沒有飛,機票收入為主的現金流沒了來源,從銀行也很難借到錢,大股東如果再沒有太多過去的資金積累的話,就很可能陷入現金流危機。
根據截至2019年底的數據,我國共有62家運輸航空公司,其中客運航司53家,貨運航司9家,國有企業48家,民營企業14家。
這些航司如果是在國外,不少已經進入破產程序或者關門倒閉了,但直到現在,除了海航被破產重整起死回生外,還沒有一家國內客運航司進入破產程序,更不用說關門倒閉,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在中國,航空公司的牌照資源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從2018年開始,國內就已經不再批準新的客運航司籌建,但仍有地方政府希望擁有一家自己的本土航空,他們只能通過收購現有航空公司牌照的方式曲線進入。
比如一直沒有本土航空的安徽省,早在《安徽省民航建設專項規劃(2017-2021年)》中就明確要“加快基地航空建設,加快培育本土基地航空公司”,省政府已多次發函國家民航局商請支持組建安徽海富航空公司,但直到現在都沒有獲批籌建。
于是,我們看到疫情以來也有不少民營航司易主,注資的都是地方政府。包括青島國資收購青島航空100%股權,湖南國資增資紅土航空成為二股東,瑞麗航空被無錫地方國資控股等。
假如沒有這些地方政府的及時“接盤”,這些航空公司很可能會面臨破產直至倒閉。
二是仍有社會資本希望進入航空業。近年來,由于航空公司的牌照、時刻、飛行員等資源都是稀缺資源,不少原本在地產業、制造業的資本,也看上了航空公司“這塊蛋糕”,希望通過機隊規模的增加帶來的航司牌照增值,幾年后登陸資本市場或再出售套現。
2020年底,連年虧損、經營困難的龍江航空被債權人申請拍賣,最終,負債超過8億,只有5架飛機、好時刻基本沒有的龍江航空98%股權,還是被江蘇一家企業以7.71億的價格拍下。而第一家飛上天空的民營航空奧凱航空,更是在2019年開始經歷了多次大股東變更,通過股東外部資金的注入“續命”。
不過,隨著疫情的持續,現在想要依靠航空公司牌照增值套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維持航空公司的運行,還要不斷的注入資金。
據了解,龍江航空在疫情期間就一直在與外部洽談出售,也有幾家表達了購買意愿的買方,不過最終都因為價格等沒有談攏,最終被拍賣。
而在2019年12月買下青島航空后,青島政府在2022年1月又對其增資3億,無錫國資也在2021年底對瑞麗航空增資3.5億。
剛剛過去的四月,油價同比上漲了75%,境內旅客量只有2019年的不到20%,大型航空公司每天都要虧掉1個億,行業性巨額虧損還在持續,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航司仍將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和現金流考驗,預計會有更多公司堅持不下去,而找到“接盤俠”則越來越難。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