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與中央戲劇學院共同策劃發起的“2024北京·天橋音樂劇盛典論壇”在京舉行,涵蓋“1主+2分”三場高規格論壇。來自音樂劇行業的核心領域、高等院校、創作一線等二十余位知名專家齊聚天橋,共同探討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時代,中國音樂劇的新發展與新機遇。
“2024北京·天橋音樂劇盛典論壇”海報。 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近年來,中國音樂劇市場展現出了強勁的勢頭,無論是創作數量、題材的廣度還是觀眾的關注度都呈現出非常良好的態勢。盡管如此,中國音樂劇仍然面臨制作成本高、票房壓力大、人才少等難題,論壇上,嘉賓們從講好中國故事及重視文本發掘、電商與藝術結合、音樂劇教學和創作、產教研演一體化等思考角度出發分享經驗,并對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現場分享了2024年中國音樂劇市場數據:今年1月到10月,音樂劇演出場次1.36萬場,票房13.96億元,觀眾人次超過了580萬。她指出,從原創的音樂劇、中文音樂劇和引進原版音樂劇的數量和場次上看,引進版音樂劇項目數量42個,中文音樂劇有225個,在數量上和場次上,中文音樂劇是遙遙領先;但從票房來看,引進原版音樂劇票房占比50%,中文音樂劇49.8%,基本是兩分天下。“中文音樂劇的市場票房和引進的原版音樂劇在持平的同時,觀眾人次上中文音樂劇遙遙領先。而近兩年,原創音樂劇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的創作團隊有了很大的進步,整個中文音樂劇的觀眾群體也在不斷擴大。”
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靳東發言。 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靳東結合自己長期對國內外音樂劇的觀察研究和影視實踐經驗,展望了他對如何用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中國故事、構建中國文化自信新語境的思考。在他看來,音樂劇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音樂、舞蹈加戲劇,而是一種多維度的情感交響,以極具沖擊力的方式呈現復雜的情感和思想。“過去30年,從引進原版,到中文版制作,再到原創制作,中國音樂劇正在展現出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如何用音樂劇講好中國故事?靳東認為,需要大力培養更高精尖的音樂劇人才,“近年來,中國音樂劇市場上出現了眾多優秀的本土原創音樂劇,但同時許多音樂劇還是停留在技術技巧層面,或者過于注重形式上的創新和舞美表現上的精致,而缺乏對劇作內容和文化內核的深度挖掘。”“我們要與歷史對話,與時代同行,與世界連接,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全球視野當中尋找文化共鳴。”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回望了中央戲劇學院在音樂劇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三十余年自主探索出的兼具中國特色與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路徑,表示學院愿為新型音樂劇交流互鑒平臺建設和中國音樂劇事業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黨支部書記楊樹聰,結合天橋藝術中心九年的票房數據,講述了如何以專業的管理經驗為藝術中心的定位調整推動和音樂劇路線的堅持做出貢獻。
11月20日,德語音樂劇《蝴蝶夢》音樂劇版音樂會首演。 王小京攝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在多年開展音樂劇專業人才研修項目基礎上,推出2024北京·天橋音樂劇年度盛典——音樂劇表演人才庫,這一人才庫面向全國高校、表演院團、社會機構和個人,廣泛征集具有潛力的音樂劇表演人才信息,首批入庫138位音樂劇表演人才。
11月20日論壇首日正值天橋藝術中心9周年的生日。當晚,德語音樂劇《蝴蝶夢》音樂劇版音樂會首演,開啟了該劇在北京的盛大巡演。此外,論壇期間,還發布了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及燈塔專業版聯合精心編制《2024中國音樂劇市場年度報告》。(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