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雄業創工坊”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入駐作坊、企業10余家,已幫助300多名社區閑置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人均收入月增3000元左右
“走,我帶你們去轉轉我們的創工坊,這可是我們社區居民家門口的‘就業圈’,它讓很多群眾出了家門就能就業。”9月5日上午,到了雄東片區金谷社區后,社區書記高峻帶著記者去走訪。
高書記說的創工坊是昝崗管委會和雄縣公共服務局為解決居民就業創業問題,利用閑置預留公共服務配套空間打造的“雄業創工坊”。經過走訪調研統計,2000多名社區居民有就近求職意愿,而本地塑料包裝、箱包生產等傳統產業也有用工需求,一個小小的創工坊成為連接居民就業和企業生產的橋梁,營造了“上樓安家、下樓就業”的場景,家門口就業讓群眾實現賺錢、顧家“兩頭甜”。
“高書記,又來‘轉彎兒’啦?我們剛租的34號、36號這兩個鋪子都還沒通上水,沒水就沒法裝修。另外,房修還有點小問題,我們想抓緊裝修完,盡快把新場地用起來。”在金谷社區愛景街上,居民高坤遇到高書記后,邊打招呼邊尋求解決業務拓展中的“小難題”。
高坤是原雄縣雄州鎮小步村人,過去多年一直經營著加工塑料包裝袋的作坊。回遷住在了雄東片區后,得知縣里、片區管委會和社區為群眾打造了就業創業示范街區,于是去年就把作坊搬到了家門口,成了“雄業創工坊”的入駐“坊主”。
“這倆商鋪原來是你租的,看來你這生意是越做越大了。你反映的這兩個問題,我現在就聯系相關單位,馬上幫你解決。”說著話,高書記就拿起手機,挨個聯系了物業公司、水務公司和維保人員。
“我的作坊現在有15個工人,都是附近的居民,工作時間很彈性。她們加工一個包裝袋賺6毛錢,平均每人一天能加工四五百個袋子,算下來一天就能掙兩三百塊錢。”高坤介紹,隨著業務不斷拓展,現在訂單量很多,原有的場地滿足不了生產需求,工人也不夠用了,所以又申請了新的場地。“新租的愛景街34號、36號這兩個底商,面積大概有280平方米,等裝修布置完后,就能擴充一倍以上的工人,也能幫助更多社區群眾就業。”
和記者聊著天的工夫,高坤反饋的問題就得到了回復:兩個鋪子已經通上了水,維保人員也很快就去檢查房屋的情況。
“社區日常工作都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對群眾來說卻是影響幸福感的大事。”高峻說,“群眾找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多走走轉轉,讓群眾多找找我們,就能幫他們辦很多事。”
說著話,高峻又帶著記者來到了泰寧街5號,這里也是“雄業創工坊”里的作坊之一。
“我們這個鋪子面積大,水電齊全,裝修得也不錯,連空調都是現成的。我們只布置了鋁合金支架,把縫紉機拉過來就開工了。非常感謝管委會和社區幫我們找到這么好的場地。”見到高峻和記者走進來,作坊負責人李彩紅連忙打招呼。
走進作坊,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寬敞明亮的場地加工包裝產品。泰寧街5號有400多平方米,過去是片區剛回遷時候的總包單位維保點。維保點撤離后,這間臨街鋪子一直空閑著。高峻告訴記者,“雄業創工坊”運營后,昝崗管委會和金谷社區就把這里安排給李彩紅的作坊使用。如今,這里解決了20多個社區婦女的就業。
“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創工坊里的作坊、企業辦得多、辦得好,社區就會有更多的人解決就業。”高峻介紹,目前,“雄業創工坊”總面積有5000多平方米,入駐作坊、企業有10余家,已幫助300多名社區閑置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人均收入月增3000元左右。
“接下來,我們還要協調更多預留的公共服務配套空間,來支持創工坊的規模擴大,再用上我們的熱心服務,助力社區‘家門口就業圈’越做越大。”高峻說。(記者 孫文賓)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