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9月25日電 25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介紹,2023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9.4%,已經超出“十四五”目標4.4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四年、黃河干流連續兩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母親河正逐步恢復生機活力。主要開展了四方面工作:水環境治理持續深化。水的問題是在水里,但是根子都在岸上,只有抓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這個“牛鼻子”,倒逼岸上各類污染源治理,才能解決問題。目前,已累計排查河湖岸線56萬公里,推動解決近20萬個污水直排、亂排問題。比如,環太湖地區持續加強控源截污,2023年,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很重要的表現是太湖藍藻水華的最大面積同比減少了50.8%;今年上半年,太湖未監測到明顯水華,處于2007年暴發大面積水華以來的最低水平,治理成效明顯。
水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十四五”以來,在全國七大流域開展了水生態狀況監測調查,以長江流域為重點開展了水生態考核試點,構建以水生態系統健康為核心的指標體系,引導地方加大保護修復力度。長江刀鱭時隔30年,再次上溯到長江中游江段和洞庭湖區,大家很喜愛的“微笑天使”江豚也在沿江頻頻現身。
生態用水保障持續加強。出臺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強化流域生態環境統一監管,推動解決河流斷流干涸、湖泊濕地萎縮等突出問題。2023年,斷流20多年的永定河實現了全年全線有水,山西晉祠千年古泉30年來首次復流。
流域管理改革持續深化。推動出臺長江、黃河保護法,設立七大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統籌開展流域督察、省域督察,健全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效激發流域上下游協同保護積極性。新安江作為全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12年來,省界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補償從“試點”成為“經驗”,目前已經在23個省域、27個流域進行了復刻推廣。
郭芳表示,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依然任重道遠。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美麗河湖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強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督促地方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突出短板,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穩定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讓越來越多的河湖呈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