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天天熱門:山東濟寧:“新農人”成了“興農人”
2022-12-07 09:47:4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馮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高軍鋒 張彥彥


(資料圖片)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位于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二十里鋪街道李林村的縱橫港聯生態農業開發基地里一片欣欣向榮。

溫室大棚里,草莓、火龍果等各類瓜果琳瑯滿目,處處生機勃勃。2018年,返鄉大學生侯紀璇流轉45畝土地,開發生態農業種植,基地生產出來的產品綠色無公害、口感純正,深得消費者喜愛。侯紀璇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時,還讓附近村民找到了就業門路。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濟寧市多渠道引進鄉村人才,多層次培育鄉村人才,多元化使用鄉村人才,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95后大學生告別城市的喧囂,返鄉當起了“新農人”,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興農人”,在黃土地上譜寫精彩人生。

從一竅不通到“優等生”

“誰知道怎么種地啊?剛開始真的不愿意回來。”“剛回來的時候和朋友們都處于失聯狀態,感覺和城市都脫節了。”與大多數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一樣,85后夫妻趙川和鄭玲玲起初也是對農業種植一竅不通,甚至對回來務農這件事有些不情愿。

“剛收獲的葡萄,第一年就在本地打響了!”從不愿回來搞種植,到種出一炮而紅的葡萄,再到微信訂單預約火爆,夫妻倆成功了。

10月23日上午10點,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五羊坡農業基地內,趙川正忙著給火龍果、蟠桃裝車,這車貨要在11點前準時送到市區的水果店。“這是老客戶的單子,師傅開車的時候千萬注意別太顛簸了。”旁邊的鄭玲玲一邊忙著和微信另一端的客戶對貨,一邊仔細叮囑送貨工人。

五羊坡農業基地占地500余畝,現在園區內種植有夏黑、陽光玫瑰等8個葡萄品種,這個季節正常供應的還有火龍果、金霞油蟠,其他時節還有無花果、草莓、珍珠油杏等水果。“我們基地可以說是一年四季無空地,春夏秋冬都有果。”趙川說著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眼神中閃過一絲驕傲。

南張街道大力推行“鄉賢+產業”發展模式,以返鄉創業青年、先進支部書記、本土種養大戶為引領,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龍頭企業培育。1987年出生的趙川是南張街道蘇家村人,畢業后就在濟寧市區工作,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山東農業大學的翟建軍教授,在聊天中了解到了葡萄種植技術和種植葡萄帶來的效益,返鄉創業的想法悄然而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基地的葡萄第一年就迎來了大豐收。“當時我們的葡萄在濟寧一炮打響,都知道我家的價格不便宜,但是因為品控好、味道好,所以到現在都一直很受歡迎。”鄭玲玲說。

返鄉創業9年間,在趙川兩人的努力下,基地通過采摘、研學游、產地直供等方式銷售,目前已實現年產值500萬元左右。在兩人的帶動下,基地周邊的村民也開始種植葡萄等水果,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00余畝。此外,附近的部分村民,除了拿到土地流轉費用外,日常還有30多位長期工人、忙時100多位短期工人在基地打工賺取額外費用。園區發展至今,為周邊農民提供固定工作崗位800余個,年聘用農民勞作4萬人次,使農民年人均增加收入3萬元。

聚力“合伙人”,跑出“加速度”

江南水鄉、寒霜臘梅、鄉村田園……走進鄒城市田黃鎮大峪口村藝術創作基地,一幅幅形象生動、色彩艷麗的墻繪令人眼前一亮,新修的道路環繞山間,民宿、餐飲一應俱全。誰能想到,就在頭兩年,這里還是一個掩映山間、無人問津的落后小山村。

這一切的變化,還要從“鄉村振興合伙人”說起。

田黃鎮群山環繞,生態環境優勢明顯,適合發展生態農業、采摘旅游等產業。位于田黃鎮高望山上的大峪口村更是風景如畫,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引起村民席濤的關注。2017年,他選擇回鄉創業,在村里創辦以餐飲和旅游為主業的鄒城市德福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意越做越紅火。

大峪口村環境古樸優美,常有學生來寫生,于是村黨支部書記譙立東與席濤合計,決定建寫生和民宿基地。去年4月,大峪口村集體和席濤等共同參與投資的“大學生藝術創作基地”建成營業,僅半年時間村集體就獲得9000元分紅。不少村民把閑置的石頭房子租給基地做民宿,每年能拿到上千元租金,還能帶動周邊百姓銷售農產品,增加村民就業和創業機會,綠水青山真成了“金山銀山”。

在濟寧,鄉村振興合伙人已成為帶動農村發展致富的新鮮血液。該市在全省率先實施“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探索創新合伙人招募方式,豐富合伙人合作模式,服務合伙人干事創業,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導、平臺支持、市場運作、有序發展”的合伙人招募模式。目前全市已設立鄉村振興工作站25家,重點招募企業家、農業科研工作者、建筑設計師等合伙人510名,落地產業項目460個、吸納3.2萬人就業,帶動農民增收6億元以上。

選對“領頭雁”,帶活一個村

汶上縣南站街道宋鋪村黨支部書記孫緒偉原本在市區做生意,2019年被推薦為村黨組織后備人才進行“一對一”培養。2021年3月,作為宋鋪村的“回引人才”,他回村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后的孫緒偉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樣讓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2021年9月,村黨支部注冊成立了宋鋪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并與山東供銷發展集團簽約,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全程托管+保底收益+約定提成”的模式,集中土地資源460畝,實現土地規模化生產經營,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進行分紅,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實現村集體與村民雙增收,在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的同時,有力破解了“有地無人種”的難題。

今年,合作社迎來了豐收之年,麥季玉米季總收入130萬余元,除去生產成本及半年保底收益,村民分紅320元/畝,村集體分紅15萬余元。村民收入由之前的800元/畝提升到目前的1320元/畝,新模式實現了集體經濟增長與村民增收“雙贏”。

濟寧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總結經驗,選準頭雁,配強班子,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干事興業、勇于擔當的戰斗堡壘。

讓更多“新農人”成長成熟起來,就要用好這支人才隊伍的力量。濟寧市招引、聘用鄉村振興人才兩手抓,既給予外來專家、技術人員優厚待遇,又讓本地“土專家”“田秀才”吃香,建立起市、縣、鄉三級鄉村振興人才儲備庫,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會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

“用心服務,用情留人。”濟寧市委書記林紅玉表示,濟寧每年都會推選一批合伙人享受“圣地人才一卡通”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向表現突出的合伙人,授予“榮譽村民”“名譽村長”稱號。

“返鄉青年”“職業農民”“學生村官”……他們通過自己的新理念、新技術、新作為,從“新農人”成長為“興農人”,讓鄉村煥發出新活力。在人才帶動下,濟寧鄉村振興路正越走越寬。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07日?14版)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