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醫家石成金說“夏三伏極熱時,汗要多出,則周身所染風寒濕氣,由汗而出,可保一年無病。”
夏天是全年最寶貴的“出汗季”,此時人體毛孔大張,通過排汗來清除體內寒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出汗有講究,
出汗有分“靜汗”和“動汗”兩種。
靜汗是指因為氣溫高,逼迫身體出汗。
動汗是指孩子通過運動、泡腳、艾灸以及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讓身體主動出汗,這種出汗相對于“靜汗”,能幫助身體氣血運行,把體內深層次的寒氣排出去。
這一點我們生活中都能體會到,天熱出汗,感覺全身黏糊糊的很不舒服,人也容易沒精神;如果稍微運動后出汗,會感覺神清氣爽,這就是寒濕排出后,身體變通透了,經絡暢通了,氣血運行更順暢,人自然會倍感舒暢。
有些小朋友體質偏寒,夏天幫助孩子出出“動汗”,就可以大大減少秋冬生病的幾率,我們不妨可以安排一些主動出汗的項目來:
一、晨起捏脊
早上起來,在常溫下(關掉空調),給孩子上捏脊5遍或7遍,孩子會微微出汗,幫助孩子提升陽氣,排出寒濕,增強體質,孩子有熱癥時不要捏,陰虛火旺的孩子不適合。
二、晨起深蹲
有些小朋友晨起會鼻塞,寒氣還潛伏在體內,此時我們可以讓孩子做深蹲,類似于幼兒園里玩蘿卜蹲的游戲,數量按照孩子的能力來,可以激活后背的膀胱經和督脈,幫助陽氣升發,又能緩解鼻塞。
三、姜棗茶
脾胃比較寒的大孩子,早上可以喝點生姜紅棗茶,來溫陽驅寒,同樣不要在空調房里喝,出汗后要避風直吹。如果孩子有熱癥時,不要喝。
四、清晨或傍晚跑步
跟孩子制定一個小目標,一周可以跑3~5次,跑步要根據孩子年齡和體力來,不是跑越久越好,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孩子覺得累了,就不要跑。跑完切記不要喝冷飲,要帶溫水出門,愛出汗的孩子,還可以帶點酸梅湯出門。
如果太陽大,不方便出門運動的孩子,可以跳繩,想要多長高的小朋友,也要多跳繩,跳繩非常有助于長高,強身健體。
四、艾葉泡腳
在濕氣比較重的南方,如果孩子是偏寒體質,那么偶爾可以用艾葉泡泡腳,出出汗,幫助身體把寒濕排出去。泡腳溫度不要太高,稍微有點熱即可,背部微微出汗即可。
五、艾灸
進入三伏天之后,體質弱的孩子,可以艾灸身柱和命門兩個穴位,增強體質,如果父母有艾灸經驗,建議用懸灸更好,父母用心艾灸療效更好。
記得艾灸一個原則“少火生氣,壯火食氣”,艾灸不是越燙越好,應該以孩子舒適為主,一個穴位艾灸5~10分鐘左右,具體根據孩子年齡和體質調整時間,另外孩子如果拒絕艾灸,就不要勉強。艾灸后出汗,不要吹空調,不要碰冷水,不宜喝冷飲。
溫馨提醒
動汗一方面可以排體內深層寒濕,幫助氣血運行,但如果出汗過多,則傷津液,反而不利身體,所以切記要適量。
出汗后,身體的毛孔是張開的,寒氣也容易進入,所以注意避開風、不要馬上進入空調房、忌口冷飲是非常重要。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