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江南金秋送爽,太湖南岸高朋滿座。9月20日,在湖州遇見“最江南”——第十二屆湖筆文化節在浙江湖州開幕。吳昌碩藝術傳承巡回展、第四屆“趙孟頫杯”全國書畫邀請展、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書畫大咖走進“東亞文化之都”等一批具有湖州味、文化味、群眾味的精彩活動同步開啟。湖州以筆為媒、以節會友,全方位展現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獨特文化魅力和現代城市精神風貌,持續擦亮“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城市品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支湖筆,繪出文化新篇
“我本無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從古至今,人們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常常會折疊在“江南”兩個字中,而這份對“江南”的情愫,總繞不開一支湖筆。
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并稱“文房四寶”,因發源于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而得名,制作工序多達120多道,有“毛穎之技甲天下、紫毫之價如金貴”的贊譽。
行走在湖州的街頭,一間間頗具古韻的筆莊總會和路人不期而遇。位于吳興區愛山街道王一品齋筆莊創立于1741年,店內湖筆的式樣多達500余種,不同品類和款式的產品琳瑯滿目。筆莊負責人許劍鋒介紹,這些年,老字號湖筆都在嘗試推陳出新,通過品牌聯名和跨界合作,逐步走入年輕人的視野,還遠銷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
湖州市經信局提供的一份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湖州湖筆在全國毛筆市場占有率約30%,其中在高檔毛筆市場占有率約60%。數字的背后,離不開規劃引領和法制保障。
近年來,湖州在“湖筆+數字”“湖筆+文旅”“湖筆+文創”等融合發展上全力推進,頒布實施《湖州市湖筆保護和發展條例》,迭代升級《湖筆產業高質量傳承發展若干意見》,高標準打造湖筆特色小鎮、湖筆工坊等公共服務平臺,還制定出臺湖筆地方標準,優化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為湖筆文化產業發展營造新機遇。
在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善璉湖筆廠,筆工王曉華對這些年的變化感觸良多。她介紹:“在政策的激勵下,湖筆廠力行傳、幫、帶,在保護和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以師徒結對方式培養了一批年輕人,還開設了多門研學課程,并把制筆工藝搬進了當地中小學生的課堂。”
截至目前,善璉鎮湖筆市場主體已超過400家,圍繞鄉創、藝創、數創、研創、文創五大主題,以湖筆為牽引打造藝術家社區,目前湖筆從業人員接近3000人,年制筆1400萬支,年銷售額近8億元,成為當地獨有的特色產業。
74項民俗,曬出文化家底
在湖州,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豐富多樣。根據湖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官方數據顯示,目前該市全年有各類民俗節慶多達74項。
從含山清明“軋蠶花”、郎村畬族三月三,再到長興岕里鬧婚慶、德清蠶鄉逛廟會、溇港端午賽龍舟……五花八門的民俗節慶中,既有展現鄉村農耕勞作、鄰里故事的微觀呈現,也有講述干群團結、紅色傳承的情景故事,涵蓋著人、鄉村、時代等多重文化內涵。
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上,來自長興縣百葉龍藝術團的《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節目在暖場環節精彩亮相。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百葉龍在湖州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近幾年,藝術團更是憑借著演出形式、舞蹈動作、服裝設計、道具制作等方面的大膽創新,每年都受邀在國際舞臺表演。
為了讓更多民俗“活起來、火起來”,去年初,湖州市委宣傳部聯合相關部門攜手啟動了“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民俗里的湖州”文化品牌打造。此后,一系列突出“四季全量、鎮街全域、全民參與”的特色民俗展演活動全域開花,近兩年來百余場紅紅火火的民俗節慶受到百姓追捧。
在德清縣乾元鎮,元宵節期間舉辦“浙北乾龍燈會”這兩年逐漸上升成為全縣百姓和外地游客的“歡樂派對”,當平時靜謐閑適的老街與鏗鏘熱鬧的踩街巡游相互碰撞,產生的化學反應讓許多人拍手叫絕。
推動傳統文化繁榮創新過程中,湖州堅持把“民俗里的湖州”作為展現城市魅力的新窗口,軟硬兼施細細琢磨留客之道、內外兼修整合資源積累口碑,并緊緊抓住民俗節慶的“溢價”特質,把一場場美美與共的民俗文化盛宴送到老百姓面前。
邁向國際,展現文化實力
湖州文化興盛,是一座有著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制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史前文明到古代輝煌,從近代變革到當代發展,山水清遠的自然稟賦和綿延千年的人文底蘊構筑出湖州特有的生態文化價值,賦予湖州“絲之源”“筆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美麗頭銜。
湖州也是名冠江南的人文勝地,歷代文化名人燦若星河。沈約、孟郊、張先、趙孟頫、吳昌碩等湖州籍人才輩出,王羲之、顏真卿、張志和、蘇軾等名家在這里駐足揮毫,成就了“一部書畫史、半部在湖州”的美譽。
這些年,“人文新湖州”建設如火如荼,湖州持續挖掘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與之相伴隨的是,全市文化業態布局加快重塑、城市文化風貌逐步更新、文藝精品力作持續突破、“宋韻湖州”品牌不斷打響,文化的軟實力成為助推發展的硬支撐。
為在廣袤的山川田園間傳播“文化種子”,湖州市文聯創新開展“藝術鄉建”賦能行動,全國首創成立“湖州文藝事業發展共同體”,聯合湖州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發布浙江首個藝術鄉建特色村地市級標準,招引、整合知名藝術家團隊、文藝創客、文化特派員等力量入駐鄉村,培育農村文藝骨干近百人,構建起跨領域、多維度的文藝服務發展新模式。
深挖精致從容的江南韻味,湖州堅持在文化上下功夫。如今,全市65家城市書房、46家文旅驛站、103家鄉村博物館、647個“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遍及城鄉,成為市民享受愜意生活的文化空間;精心培育打造的太湖溇港、龍之夢、云上草原、裸心堡、長頸鹿莊園等網紅景點,在社交平臺“圈粉”無數,成為游客競相前往的“詩和遠方”。
湖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高質量打造生態文明國際傳播基地、江南文化體驗中心、國際鄉村度假中心、東亞文化交流江南窗口過程中,湖州正啟動新一輪謀劃,不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用文化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 朱涵)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