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絡圖解(十二經脈循行的秘訣,一看就明白?。?/p>
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到信息的通路系統,也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氣血運行主要通道的十二經脈,它們首尾相貫、依次銜接,如環無端。若能熟悉十二經脈的循行分布情況,對于指導針灸臨床選穴與治療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但很多人對十二經脈的循行,頭腦中卻是漿糊一片,完全搞不清楚,小編今天就為您推薦一篇十二經脈循行的文章,圖文并茂喲~
一、手太陰肺經(LU)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下口幽門,上口賁門),通過膈肌上行,屬肺。從肺系(與肺相連的氣管、支氣管及喉嚨等)橫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直出拇指橈側端(少商穴)。
【資料圖】
分支:從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經手背走向食指橈側端(商陽穴),交于手陽明大腸經(圖1)。
圖1 手太陰肺經(LU)
二、手陽明大腸經(LI)手陽明大腸經, 起于食指橈側端(商陽穴),經過手背行于上肢伸側(外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前緣,向后到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鎖骨上窩), 進入胸腔, 絡肺,向下通過膈肌下行,屬大腸。
分支:從缺盆上行,經頸部至面頰,入下齒中,退出挾口兩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對側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陽明胃經(圖2)。
圖2 手陽明大腸經(LI)
三、足陽明胃經(ST)足陽明胃經,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挾鼻上行,左右交會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內眥,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向下沿鼻柱外側,入上齒中,退出挾口兩旁,環繞口唇,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頜骨后下緣到大迎穴處,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過上關穴(客主人),沿發際,到額前。
分支:從頜下緣大迎穴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進入胸腔,下行穿過膈肌,屬胃,絡脾。
直行者: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挾臍兩旁(臍中央旁開2寸),下行至腹股溝處的氣街(氣沖穴)。
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分出,在腹腔內下行至氣街(氣沖穴),與直行之脈會合,而后沿大腿之前側下行,至膝臏,向下沿脛骨前緣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側端(厲兌穴)。
分支:從膝下3寸處(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足中趾外側端。
分支:從足背(沖陽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交于足太陰脾經(圖3)。
圖3 足陽明胃經(ST)
四、足太陰脾經(SP)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沿大腿內側前緣上行,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上行,連舌本,散舌下。
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圖4)。
圖4 足太陰脾經(SP)
五、手少陰心經(HT)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走出后屬心系,向下穿過膈肌,絡小腸。
分支:從心系分出,挾食道上行,連于目系。
直行者:從心系出來,折回上行,經過肺,向下淺出腋下(極泉穴),沿上肢內側后緣,過肘中,經掌后銳骨端,進入掌中,沿小指橈側,出小指橈側端(少沖穴),交于手太陽小腸經(圖5)。
圖5 手少陰心經(HT)
六、手太陽小腸經(SI)手太陽小腸經,起于小指外側端(少澤穴),沿手背、上肢外側后緣,過肘部,到肩關節后面,繞肩胛部,交肩上,會于大椎穴,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胸腔,絡心,沿食道,向下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
分支:從缺盆出來,沿頸部上行到面頰,至目外眥后,退行進入耳中(聽宮穴)。
分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于目下,至目內眥(睛明穴),交于足太陽膀胱經(圖6)。
圖6 手太陽小腸經(SI)
七、足太陽膀胱經(BL)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內眥(睛明穴),向上到達額部,左右交會于頭頂部(百會穴)。
分支: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者:從頭頂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退出后下行到項部(天柱穴),下行交會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脊柱正中旁開1.5寸下行),到達腰部(腎俞穴),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膂),深入腹腔,絡腎,屬膀胱。
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后側外緣下行至腘窩中(委中穴)。
分支:從項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經肩胛內側,從附分穴挾脊(脊柱正中旁開3寸)下行至髀樞(大轉子部,當環跳穴處),經大腿后側至腘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后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側緣至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交于足少陰腎經(圖7)。
圖7 足太陽膀胱經(BL)
八、足少陰腎經(KI)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后分出進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內側后緣,至腘內側,上股內側后緣入脊內(長強穴),穿過脊柱,屬腎,絡膀胱。
直行者:從腎上行,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沿喉嚨,到舌根兩旁。
分支:從肺中分出,絡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陰心包經(圖8)。
圖8 足少陰腎經(KI)
九、手厥陰心包經(PC)手厥陰心包經,起于胸中,出屬心包,向下穿過膈肌,依次絡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從胸中分出,淺出脅部當腋下3 寸處(天池穴),向上至腋窩下,沿上肢內側中線入肘,過腕部,入掌中(勞宮穴),沿中指橈側,出中指橈側端(中沖穴)。
分支: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出其尺側端(關沖穴),交于手少陽三焦經(圖9)。
圖9 手厥陰心包經(PC)
十、手少陽三焦經(TE)手少陽三焦經,起于無名指尺側端(關沖穴),向上沿無名指尺側至手腕背面,上行前臂外側尺骨、橈骨之間,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絡心,穿過膈肌,依次屬上、中、下三焦。
分支:從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會于大椎,分開上行到項部,經耳后
(翳風穴)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經面頰部至目眶下。
分支:從耳后分出,進入耳中,出走耳前,經上關穴前,在面頰部與前一分支相交,至目外眥(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陽膽經(圖10)。
圖10 手少陽三焦經(TE)
十一、足少陽膽經(GB)足少陽膽經,起于目外眥(瞳子髎穴),上至頭角(頷厭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后折至風池穴,沿頸下行至肩上,左右交會于大椎穴,分開前行入缺盆。
分支:從耳后完骨穴分出,經翳風穴進入耳中,出走于耳前,過聽宮穴,至目外眥后方。
分支:從目外眥分出,下行至下頜部的大迎穴,與手少陽三焦經分布于面頰部的支脈相合,復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經過下頜角部,下行至頸部,與前脈會合于缺盆,然后進入胸腔,向下穿過膈肌,絡肝,屬膽,從脅里下行,淺出氣街,繞毛際,橫行至環跳穴處。
直行者:從缺盆下行至腋,沿胸側,過季脅,下行至環跳穴處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膝關節外緣,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絕骨穴),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側端(竅陰穴)。
分支:從足背(足臨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側端,折回穿過爪甲,至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交于足厥陰肝經(圖11)。
圖11 足少陽膽經(GB)
十二、足厥陰肝經(LR)足厥陰肝經,起于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向上沿足背至內踝前1寸處(中封穴),向上沿脛骨內緣,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后,上行過膝內側,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繞陰器,至小腹,挾胃兩旁,屬肝,絡膽,向上穿過膈肌,分布于脅肋部,沿喉嚨之后,向上進入鼻咽部,上行連接目系,出于額,上行與督脈會于頭頂部。
分支:從目系分出,下行頰里,環繞口唇的里邊。
分支:從肝分出,穿過膈肌,向上注于肺,交于手太陰肺經(圖12)。
關鍵詞: 十二經絡圖解 十二經脈循行的秘訣,一看就明白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