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持倉:騰訊控股、中概互聯網ETF、隆基綠能、東方電纜、聯創電子、東方財富、多氟多、牧原股份、萬華化學。
本周交易:減倉東纜、中概ETF,加倉牧原,建倉萬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假期時間觀念模糊,誤以為今天周日,周記遲到了一天,以往周記發晚一些就會有人催更,這兩天都沒人催,看來大家的情緒和行情一樣低迷。在行情不好的時候依然保持學習和思考——真正熱愛投資的人應該不多,大部分人喜歡投資只是喜歡賺錢的感覺,一旦市場不好,就開始怠惰,據我個人經驗,行情不好的時候,往往是更有思考價值,更適合尋找機會的時候。
凈值再次回到4月低點,小半年走了個對稱的拋物線,騰訊立了“大功”,騰訊倉位從25%左右降到20%,哪怕跌到200(-23%),對市值影響也就4.6%,扛得住,躺得平。
關于本周交易,在上篇《對沖》中聊過,簡單而言,持倉組合針對宏觀不確定性作了一些應對,希望牧原和萬華在宏觀因素不利的情況下,能降低組合的回撤度,甚至提供逆向回報,當然,他們底層邏輯還是基于企業基本面投資,如果宏觀環境好轉,他們應該也不會差。
“周期”,是這段時間以來思考得最多的字眼。
看過一些2008年、2000年甚至更早前市場大跌的歷史資料,由于未身處其中,缺少切身體會。這一年多的下跌和宏觀環境的風氣云涌,補上了這層體驗——當身處風暴中心,遠遠沒有事后描述的那么云淡風輕。
這個體驗給我的提醒是,在宏觀周期中,大部分行業和企業都難以獨善其身。可以穿越牛熊的公司遠比想像中的少,在市場風險釋放的時候,成長性并不能構成對價格的支撐,稀缺性才能。稀缺性可以來自于風險對沖屬性,比如這兩年受益于能源漲價的企業受資金擁抱,稀缺性也可以來自于長期的高確定性,比如茅臺特別抗跌。要找到一個可以穿越牛熊的公司實在太難,穿越牛熊的過程也實在太難。
2016年之前,我算得上是一個趨勢投資者,投資決策基于對價格趨勢的判斷;
2016起開始基本面投資,以藍籌白馬為主,自下而上;
2019年至今,轉為以賽道/成長股為主,自上而下結合自下而上;
今年之后,依然會基于基本面做投資,但會適當考慮宏觀周期,會關注貨幣、大宗商品、產業結構這些中長周期因素,那些過去不愿意花時間關注的煤炭、石油、豬
肉、有色等傻大黑粗的行業,如今會多看兩眼,希望以此提供一些逆周期回報,牧原和萬華是一次嘗試。
這不是投資理念的重大轉變,不跟市場論對錯是我一直的原則。尤其宏觀周期以數年計,在這樣一個時間周期里跟市場對抗很危險,哪怕我們是對的。
這幾年的港股就是一例,以PE/PB這些指標看,恒指算得上便宜,依然連跌了4年半。2019年我分析過格頓2期基金為跑輸滬深300的原因,結論是重倉港股,之后幾年依舊大幅跑輸,即便基金管理人投資理念無比正確,但這樣的投資結果追求理念的正確意義不大。投資理念的建設一定要有講究實用主義,少林長拳打得再好,動作再美,步子再漂移,也經不住泰森那直板板的一拳,今年你的持倉再怎么講究分散配置、預期收益、久期、夏普值,也整不過拿著一支中國神華或陜西煤業。
這算不算投機?我覺得算,但不重要。來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頂著某個名號,巴老爺子買西方石油難道不是基于宏觀因素?
昨天的帖子說想開包子鋪,一半玩笑一半認真。
不時看到幾代人做一家鋪子,把一種食物做到極致的故事,很欣賞這樣的經營理念和生活狀態。
我愛吃包子,記憶中最好吃的包子是小學時在縣城車站門口吃過的那個,之后再沒吃過那么好吃的包子。
母親做的筍包也好吃,通常年節才有,料多到出鍋時常常開口笑,幫著母親,搟面,包包子,燒火,其樂融融。
早餐店的包子,好吃,但香精味重,偶爾也會光顧,直到有次聽老葉說旁邊肉鋪最差的豬肉都賣給包子店和餛飩店之后,就很少吃了。
做一籠好包子,做一籠自己也放心吃的包子,開一家貨真價實的包子鋪,我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這樣一間包子鋪估計不容易賺錢,我的預期是不虧本就干,反正投入也不多,至少有一件事情忙著。
接下來,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包子,什么時候做到滿意,什么時候開干。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每日觀點:頓牛投資周記:關于周期的思考202022-10-04
- 全球觀點:中國巨石大額資本開支的隱憂(反2022-10-04
- 每日消息!從海天事件看股市從眾心理2022-10-04
- 世界今日訊!科學家首次利用ALMA捕捉到爆炸2022-10-04
- 信息:全球加息潮的"孤勇者":日本基準利率2022-10-04
- 每日速看!NASA拍攝到太陽釋放出巨大而耀眼2022-10-04
- 熱文: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比地球更宜居的新2022-10-04
- 世界熱門:DART撞擊后續:觀測到類似彗星的2022-10-04
- 快資訊:NASA計劃部署飛機來發現埋藏在美國2022-10-04
- 環球信息:【科技改變生活】3D打印:為患者2022-10-04
- 【天天新要聞】時隔6年,諾貝爾首獎再現“2022-10-04
- 【當前獨家】我國科學家揭示蟻群組成“超有2022-10-04
- 天天日報丨煤炭行業分析2022-10-03
- 環球短訊!新方法可在數秒內將漁業廢棄物轉2022-10-03
- 全球快看點丨父子相隔40年同獲諾貝爾醫學獎2022-10-03
- 世界熱資訊!馬桶上解題奪冠全球競賽:北大2022-10-03
- 環球播報:歐空局NEOCC全球天文望遠鏡視野捕2022-10-03
- 環球速看:新的空氣過濾器同時具備超高性能2022-10-03
- 世界觀焦點:數據分析顯示男性比女性長壽的2022-10-03
- 世界熱門:科學家用新的無細胞蛋白質結晶方2022-10-03
- 世界觀熱點:繼LNG運輸船后,FSRU也火了! 2022-10-03
- 當前關注: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得20222022-10-03
- 每日視點!國際能源署:歐洲將面臨“史無前2022-10-03
- 【天天速看料】稀有鉆石顯示地幔或含有大量2022-10-03
- 【時快訊】瑞士信貸跌超10% 股價創歷史新低2022-10-03
- 天天觀察:哈勃捕捉到正在相互施加引力作用2022-10-03
- 焦點報道:iPS血小板輸血安全性得到確認2022-10-03
- 南京河西Meya整形醫院 :將手術安全放在心2022-10-03
- 環球報道:保護微血管,通絡中藥無“微”不2022-10-03
- 時訊:癌擴散突破性發現:科學家發現在其中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