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扎洛(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副總干事)
新中國75周年華誕,神州處處繁榮祥和,喜氣盈天。地處西南邊疆的西藏,今年又逢民主改革65周年,各類慶祝活動異彩紛呈,到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75年艱難坎坷,風雨磨礪;75年踔厲奮發,勇毅前行。75年來,高原兒女在祖國大家庭中沐浴陽光,徹底擺脫了曾經的貧窮落后,過上了相對富足、和諧幸福的小康生活,蒼茫雪域已經換了人間。
舊西藏:歐亞大陸上的發展凹地
西藏有悠久的歷史文明,7至9世紀時,吐蕃政權曾經雄霸中亞地區,然而近代以來西藏日漸封閉落后,停滯不前,在現代化發展的道路上被外部世界遠遠地甩開。西藏和平解放時進入西藏的人們無不被它的荒涼封閉落后震驚,瀏覽前人的著作,對如下三個方面記述尤多:
一是等級制度。在外部世界先后經歷資產階級革命,人們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成為現代國家的政治基礎時,西藏還延續著古老的封建農奴制度,人們生而處于不同的階級,領主階層占有土地和屬民,出任公共職位,“差巴”階層領種領主的土地,向領主繳納賦稅并承擔各類烏拉差役,“堆窮”階層沒有土地,只能通過出賣勞動和技能而獲得微薄的收入,而“朗生”階層則屬于領主的家奴,只有干活的義務,卻無個人的私有財產。等級制造成了嚴重的階級歧視和壓迫,廣大農奴除了承擔名目繁多的差稅烏拉,卻沒有個人發展的上升通道,無權出任公共職位,社會活力因此窒息。
二是現代科技的極度匱乏。1956年開始的西藏社會歷史調查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調查生產工具等生產力情況,幾十個莊園的報告顯示,舊西藏的農業生產全靠人力和畜力,而無任何的機械化生產和現代科技的運用,勞動生產率低下,直到1959年時,西藏青稞平均畝產量只有91公斤。現代知識的匱乏導致迷信的盛行,人們仍然生活在鬼魔統治的世界里。達維·妮兒在1953年出版的《古老的西藏面對新生的中國》中稱,“(西藏)農民們生活在一種陰森可怖的信仰所造成的沉重的氣氛中,他們認為到處都有魔鬼,會隨時出現,一舉一動都可能觸犯他們中間的這個或那個,以致會招來鬼怪附體,大難臨頭”,可見原本為了保佑人們離苦得樂的神靈反而成為壓迫的力量。封閉的社會環境阻礙了現代科技的傳入,到20世紀40年代,即使有少量的軍工技術引入,但普通民眾對現代科技依然十分隔膜。
三是普通農民的極端貧困。等級制造成了財富分配的兩極分化,領主階級肆意剝削農奴的勞動,驕奢淫逸,而廣大農奴則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日喀則西部的柳吾莊園是當地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調查顯示該莊園的“差巴”戶承擔的差稅烏拉共計130種之多,“堆窮”家庭也要承擔近20種烏拉差役。從《西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的統計來看,剝削率超過50%是司空見慣的現象。沉重的負擔使得廣大農奴苦不堪言,89.39%的“差巴”家庭和54.84%的“堆窮”家庭負債,“代代欠債代代還”成為常態。而依附于領主的“朗生”每天的食物主要是糌粑糊糊,永遠也吃不飽,只能以逃亡和消極怠工表達他們的反抗。
到20世紀50年代,西藏已淪為歐亞大陸中部地區的發展凹地,外來的觀察家和稍有見識的領主都認識到西藏封建農奴制度難以為繼,唯有徹底的社會變革才是它的出路。
實干興邦:探索社會主義新西藏的發展道路
1959年民主改革是西藏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封建農奴制的枷鎖被徹底粉碎,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主人,西藏真正向現代社會邁進。然而,在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發展的歷史起點極低、外有敵對勢力干擾的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卻并非易事。黨中央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在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下歷經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取得一系列重大發展成就。在此僅舉三例:
第一,積極探索全新的生產組織方式。民主改革為百萬農奴分配了田地、牲畜、住房等,但是,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在舊西藏的莊園里,農奴受莊園主或代理人的指使和派遣參加勞動,缺乏勞動的自主性。雖然分得了土地,但許多人缺乏家戶自主經營的基本條件(比如家畜和勞動工具不足)和能力。為此,中央從其他省份調撥30多萬件農具分發給各地農民,同時組織各種類型的合作社,實行互助互利,在“窮棒子”合作社里,他們學會了統籌安排農牧業生產,在不斷的勞動實踐中提高了自我發展的信心。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后,在農牧區逐步推廣人民公社,更大規模的組織化生產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各級政府支持下,農田水利建設、良種繁育、科學防疫等各類新型技術全面推廣,耕地面積不斷擴大,糧食產量、牲畜總數大幅躍升,農牧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第二,努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造成舊西藏封閉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道路建設滯后造成與外部世界的隔絕,從成都、西寧到拉薩2000多公里沒有任何公路,步行入藏需要兩到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西藏和平解放后最先啟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是修建康(川)藏、青藏公路。由于地質條件復雜、沒有先進的筑路工具,修筑康藏公路每1公里就有一名筑路戰士犧牲。1954年“兩路”通到拉薩,打通了西藏與祖國其他省份的聯系,為保障西藏的物資供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57年拉薩至阿里獅泉河公路打通,1975年始修建波密通往墨脫的公路。1956年當雄機場建成通航,1966年拉薩貢嘎機場建成通航。與此同時,區內支線公路持續投入,交通網絡建設成為幾十年來各級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多山的地形、深切的河谷、嚴冬的大地冰封,每條公路的建設都是對施工極限的挑戰,然而西藏人民和駐地部隊以大無畏的精神,將一條條公路通向大山深處。每一條公路、航線的開通,都為西藏人民打開了一扇與外界交往的大門,新的技術、新的觀念源源不斷地引入高原。
第三,著力改善教育、醫療條件。舊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只有一些私塾,雖然有數量龐大的僧侶,但其中真正具備說寫讀能力的人仍然是少數,全社會文盲率達到95%。民主改革后,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西藏農牧民居住分散,集中辦學有難度;受自然經濟影響,農牧民在觀念上不重視學校教育;加之合格的老師缺乏,農牧區教育發展面臨特殊困難。教育關乎全體勞動者基本素質,關乎每個人的發展。如何辦好農牧區教育,西藏進行了長期的摸索與嘗試。在財力有限的條件下,在農村只能就近辦學,大力建設村辦小學;在牧區除了少量寄宿制學校外,還興辦了馬背小學、帳篷小學、夜校、農閑學校等。20世紀70年代,西藏有小學6800多所。盡管有的學校教學質量不夠理想,但確保適齡兒童有學上,逐步改變了農牧區文盲占絕對多數的局面。
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醫療救治匱乏等原因,人均壽命只有35歲。和平解放時,人民解放軍進藏,醫療隊先行,一路為貧苦百姓治療疾病。民主改革后,統一建設了區、地、縣、鄉四級醫療機構,從其他省份抽調450名醫生支援西藏,解決醫生不足的困難,還大規模培養農牧區“赤腳醫生”,1973至1979年間,西藏共派送1300名赤腳醫生到其他省份培訓。就近有醫、就近治療,大大改善了農牧民群眾的健康狀況,人均壽命直線提升。
在雪域高原建設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每一步都在探索中前進,難免曲折坎坷,但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團結一心,以辛勤的汗水建設自己的家園,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為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的西藏實踐: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新西藏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揭開了西藏現代化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首先,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之初,針對西藏相對全國而言發展較為滯后的局面,中央強調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80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西藏工作要轉到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科學水平上來。隨后在四個方面持續發力。第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西藏特色的家庭承包責任制(兩個“長期不變”),農牧業經濟活力不斷得到激發;第二,實施休養生息政策,實施農牧業免稅政策,減輕農牧民稅費負擔;第三,實施全面援藏政策。根據西藏財政收支缺口巨大,調整了補助方式,形成新的轉移支付制度。同時確定了18個省份和17家中央企業“對口援藏”的戰略部署,形成了“中央支持、全國支援”的西藏發展支持體系。正是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一系列援助制度的出臺,推動西藏經濟發展邁入快車道,“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使西藏實現了與全國同步發展。國民經濟增速長期保持在10%以上。
其次,著力改善民生。中央始終關心西藏農牧民群眾的生活,將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西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發展西藏教育,提高教學質量,1985年起中小學實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政策,大力發展寄宿制教育,將原先數千所中小學逐步調整合并成為近900所學校,教學質量顯著提高。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率先實施15年免費教育,大幅提高了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中央援助力度不斷加大,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日漸完善,保障水平逐年提升。1993年開始率先在農村實施免費醫療。2006年起,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46.03萬戶、230萬人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截至2023年西藏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0平方米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精準扶貧戰略,62.8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摘帽,徹底解決長期困擾西藏的絕對貧困問題。2017年始,實施邊境小康村建設工程,624個邊境村莊面貌一新。
第三,綠色可持續成為新的發展原則。西藏地處青藏高原腹心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地位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以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為統領,強調依法保護,科學保護,不斷激發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2023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正式實施,西藏自治區為保護和建設高原生態環境出臺了30多項法律文件,高原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日益完備。
實現綠色發展根本是要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西藏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堅持發展綠色產業、產業綠色發展,重點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民生導向型產業。“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綠色工業、清潔能源、現代服務、高新數字和邊貿物流七大產業;2023年確定銅、鋰、藏醫藥、通用航空、天然飲用水、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筑、文化旅游、農畜產品及食品加工等8大重點產業鏈,核心要求是堅持綠色可持續。同時,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踐行“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思想,使廣大農牧民吃上生態飯。2016至2022年,西藏年均為群眾提供生態保護崗位53.77萬個,最多的年份達到近70萬個,累計兌現生態補償資金126.37億元。
經過不懈努力,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優異成績。截至2023年,西藏50%的國土面積被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森林、草原覆蓋率不斷提高,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9.5%,主要河流全流域水質達到優良標準。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99%。西藏仍是世界上最潔凈的地區,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地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75年歲月匆匆,75年滄海桑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西藏各族人民艱苦奮斗和全國人民的支援幫助下,西藏已從歐亞大陸中部的發展凹地躍升成為高海拔地區現代化發展的高地,受到世人的矚目。當前,西藏各項工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在穩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藏實踐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中新健康|“老寒腿”怎么防?建議做到四個“早”!-世界通訊
- 全球速遞!掌墨師攜手建筑設計師——讓木構技藝扮靚美麗家園
- 【世界獨家】客流高位運行 湖南機場國慶假期運輸旅客85萬人次
- 關注:10月12日央行開展232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 鵬華基金:政策落地有助券商估值從底部回升 環球熱訊
- 10月10日,A股市場走勢分化,上證指數漲逾1%,創業板指跌近3%。自9月24日開啟的本輪上漲行情以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20.12%、29.54%、44.59%。資金面上,從融資資金、股票型ETF流入資金和上市公司回購三方面來看,資金均加速買入。 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先行,財政政策接力,市場仍具備進一步反彈的空間和動能,未來多維度增量資金可能流入A股市場。 融資資金流入明顯 自9月24日開啟的本輪上漲行情以來,市場成交額明顯放大。其中,10月8日,市場創下成交額
- 第十屆中國筆業博覽會開幕 妙筆匯聚“制筆之鄉” 環球關注
- 中國禁止在自然保護地和海水浴場等區域新設工業排污口_世界通訊
- 簡訊:多地密集“上新”房地產利好政策 國慶假期這些地方樓市“升溫”
- 進入“豐收時間” 各地展望新“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