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10月8日電 (陳中正)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蔣學龍課題組與安徽師范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長尾鼩鼱屬分類和系統演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這一研究在喜馬拉雅地區發現2個哺乳動物新種以及一個待描記新種。
圖為雪山大爪鼩鼱生態照。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長尾鼩鼱屬隸屬于哺乳綱鼩形目鼩鼱科,主要分布于喜馬拉雅山脈及其相鄰的高黎貢山,是喜馬拉雅地區最為常見和最具代表性的鼩鼱科動物。由于長尾鼩鼱屬分布區交通不便,采樣困難,該屬分類體系長期存在爭議。已有分類體系認為長尾鼩鼱是一個單型屬,僅包含1個物種大爪長尾鼩鼱(S. nigrescens),2個亞種(S. n. nigrescens和S. n. minor)。
為了厘清長尾鼩鼱屬的分類與系統演化過程,研究團隊在喜馬拉雅-高黎貢山地區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結合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數據對該屬的分類和系統演化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長尾鼩鼱屬共包含5個主要分支,其分化均已達到物種水平。其中兩支分別代表著已知的兩個亞種:S. n. nigrescens和S. n. minor,由于S. n. minor體型明顯偏小,遂將其提升為有效種:小大爪長尾鼩鼱(S. minor)。
同時,研究人員發現,兩個分別采自西藏墨脫海拔2100-2830米地區和林芝海拔2560-4200米地區的標本皆單獨聚成一支,且在形態明顯區別于其它支系,遂將其描記為新物種:墨脫大爪鼩鼱(Soriculus medogensis)和雪山大爪鼩鼱(Soriculus nivatus)。此外,另有采自墨脫海拔2100米地區的一標本單獨聚成一支,其體型大于小大爪長尾鼩鼱但顯著小于其它3個物種,也應代表著一個未被描記的新種,但由于標本較少,研究人員將在獲得更多標本后再對其進行正式描記。
研究還顯示,長尾鼩鼱屬起源于中新世晚期,并在更新世早期發生了快速分化。研究強調,喜馬拉雅地區小型獸類多樣性可能仍被嚴重低估,相關調查和研究急需加強。
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動物學專業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天天新動態:用心耕好這塊“大試驗田”——寫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十周年之際
- 全球新消息丨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兜牢兜實基層“三?!钡拙€
- 再添一枚金牌!商丘出了兩名亞運會冠軍
- 全球觀速訊丨聚焦核心素養,引領課堂共成長——商丘市匯佳學校數學課改示范課
- ?光山縣馬畈派出所開展雙節前消防安全大檢查
- ?西平縣宋集鎮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志愿服務活動
-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促進物價低位回升,保持在合理水平
- 貿促會:將圍繞外貿促穩提質 為外貿企業開拓市場增添助力|環球精選
- 聚焦:北京中考改革實施意見公布 考試科目分考試、考查、考核三類
- 零碳甲醇點燃亞運主火炬 醇氫生態科技點亮商業價值 環球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