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論壇副主席梁錦松注意到,中國中小企業正在積極布局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板和電池三個行業,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相當競爭力,中國企業迎來“揚帆出海”新時代。
“中國企業必須繼續推進全球經營戰略。”瑞典投資促進署前副署長陳永嵐提到,尤其是在競爭對手積極“出海”的背景下,選擇不參與國際市場將使自身處于劣勢。他強調,企業要積極應對競爭,勇于探索新的市場機會,而不是畏懼競爭。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積極探索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機會,中國企業“出海”下一站究竟在哪里?
“第一站肯定是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前副總理凱拉特·克林貝托夫認真推薦起自己的國家。他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顯著增強各方連接性,哈薩克斯坦從中獲益明顯。“中國企業已經‘出海’到了很多地方,他們的腳步不會停下。”
“第一站永遠不是你的最終目的地。”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前司長梁維特提到,“出海”是要找到最合適的戰略地點。通過不斷尋找新合作伙伴,各方可以共同探索更廣闊市場,進一步拓展業務。
陳永嵐同樣認為,“出海”目的地沒有絕佳選擇,應根據企業當前業務需求和戰略目標來定。他注意到,東南亞地區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熱門目的地,但企業不應將戰略單一化。他提到,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和周期中,需保持靈活性與適應性。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已經得到認可,但進入新市場時,仍需采用不同商業模式和運營方式,以便有效開展業務。
與會專家坦言,“揚帆出海”并非易事,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仍面臨諸多挑戰。
凱拉特·克林貝托夫認為,“出海”關鍵策略之一是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例如,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中國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以透明的監管環境贏得了國際投資者信任,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重要支持和便利。
梁錦松提到,香港擁有5所全球百強大學,香港高校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培養更多人才,以支持中國企業“出海”戰略。越來越多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希望前往香港進行工作和研究,這為香港提供獨特發展機遇。他指出,香港可在發展成為人才集聚高地方面加大力度,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