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地產大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為買下格陵蘭島的想法辯護時,將其比作一樁“大型房地產交易”,但外媒暗示,美國或看上了島上的稀土資源。
上周,特朗普收購丹麥自治領土——世界上最大島嶼格陵蘭島的想法已“慘遭拒絕”。美國新聞媒體“Buzzfeednews”還在分析時提及,美國一直想跟中國、俄羅斯爭奪北極的資源。
8月20日,英國《金融時報》則刊登《格陵蘭島稀土資源吸引了美國》一文,就特朗普意圖買島一事給出了新思路。
文章認為,特朗普拿下格陵蘭島的計劃可能是種幻想,但美國已經對島上的資源表現出了興趣,尤其是那兒的稀土。
美國最近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將與該自治地區就稀土開采展開合作,以促進對該領域的投資。
《金融時報》稱,據估計,格陵蘭島擁有3850萬噸稀土氧化物,而世界其它地區的總儲量為1.2億噸。
“在有資源支持的情況下,可約定的(稀土)產量相當可觀。”丹麥與格陵蘭地質調查局首席顧問卡爾維格(Per Kalvig)是這樣說的。
而目前,中國主導著稀土的全球生產,后者對包括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軍事技術在內的高科技應用來說至關重要。
不過,對于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最終美國和歐洲能否獲得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非中國產稀土,在格陵蘭島最具開采稀土優勢的兩家公司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澳大利亞民營企業“Tanbreez礦業”自稱在重稀土方面財力、資源雄厚。該公司首席地質學家巴恩斯(Greg Barnes)宣稱,沒必要讓中國參與其項目,因為這種獨特的礦石沒那么多釷或氟等常見污染物,其加工程序低成本、高回報,無需在中國進行精煉。
巴恩斯認為,其業務不需要任何中國技術,“所以我們不需要去找他們。”
不過,行業分析師“打臉”指出,沿著價值鏈,稀土項目將無法避免地進一步依賴中國。
丹麥奧爾堡大學的安德森(Patrik Andersson)表示:“外界認為,中國企業在將精礦轉化為商業產品的復雜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且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因此,很難想象一個完全避開中國專業技術的項目會取得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處于該北歐國家、總部位于澳大利亞的另一家稀土礦業集團“Greenland Minerals”(格陵蘭礦產)的第一大股東是中國的盛和資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最近宣布大幅削減資金和運營成本,以獲得更高的資源回報后,該澳企的股價上漲了兩倍,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盛和的技術。
“我們需要中國同行,”Greenland Minerals總經理梅爾(John Mair)表示,“我們與最優秀的西方公司合作,但中國可以讓它走得更遠。”
盡管由于其副產品鈾和氟,以及對這座被認為是測量全球變暖晴雨表島嶼可能產生環境影響,這些采礦項目仍然存在爭議,但其他人指出了項目可能帶來的好處。
對格陵蘭島的一些政客來說,資源開發意味著就業,可以遏制移民傾向,而從長期角度考慮,還可以借此從丹麥獲得更大的獨立,因為該島每年超過一半的預算都是由丹麥補貼。
同時,開采稀土還可以促進綠色科技的繁榮發展,進而幫助降低全球碳排放。
不過,此事在該丹麥自治領土的政府內進展緩慢。除環境保護及公共健康因素外,上述兩家稀土礦業公司都表示,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因政府經驗不足、人事變更和過度謹慎導致的官僚主義。
Greenland Minerals表示,項目受到了阻礙,但在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后,目前正進入公眾咨詢階段。
關于中國在格陵蘭島的影響力,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聲稱,他們已經告訴格陵蘭島政府:“通過向更廣泛的優秀企業開放市場,你們的國家才會有最好的選擇”。
然而,《金融時報》的結論是,即使格陵蘭島官方為開發其稀土資源開了綠燈,但不管怎樣,這些礦產最終都可能沿著價值鏈流向中國。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