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罕見高溫刺激用電需求,以及歐洲奮力在冬季前“搶氣”以確保供應的共同刺激下,歐美天然氣價格在隔夜雙雙跳漲。
美國天然氣價格觸及14年新高
其中,歐洲天然氣市場一度上漲10%,至每兆瓦時251歐元——相當于每桶400以上美元的石油。
目前歐洲創紀錄氣價已經滲透至電力市場,致使歐洲電價飆升至一年前的6倍。
“漲漲不休”的電價對歐洲能源密集型行業造成了嚴重打擊。
,將從9月1日起關閉旗下的荷蘭Budel鋅冶煉廠,隨后隔夜倫鋅價格大漲超6%。
本月初,能源危機對歐洲精煉鋅供應正在造成實質性威脅,巨大的能源成本壓力幾乎讓冶煉廠難以盈利。
。因為熔化玻璃的熔爐必須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一旦冷卻下來會損壞生產設備,但眼下歐洲的能源危機已經難以保證工廠全天候運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能源短缺給歐洲工業造成的沖擊不同,光伏儲能、熱泵采暖行業或將趁此機會,在歐洲市場開疆拓土。
高溫之下 歐洲能源危機雪上加霜
原本在天然氣供給不足時,其他能源“伙伴”也能伸出援助之手,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在此次天然氣供給“身陷囹圄”的同時,煤炭、石油、核水風光等能源供給也是“自身難保”。
這些也和文章開頭提及的罕見高溫天氣有關,準確地說,是“500年一遇”的大旱。
以德國為例,其“母親河”萊茵河承擔了德國80%的水運貨物,包括煤炭、鐵礦石、石油、建筑材料等原料,其中石油貿易規模可達到40萬桶/天。因此依靠萊茵河進行能源河道運輸,本是應對“斷氣”的不錯選擇。
然而夏季高溫致使萊茵河水位降低歷史極低水平,限制了駁船可以運送的貨物數量,進而影響到沿岸的貨物供應和商品輸出。
德國政府最新數據顯示,萊茵河上的考布水位在本周一降至30厘米的極低水平,預計本周水位將在該水平之上波動。該讀數距離2018年25厘米(9.9英寸)的歷史最低點只有6厘米(2.4英寸),而當時低水位直接導致了水道關閉。
水道一旦關閉,只會讓歐洲能源危機更加雪上加霜。
除了化石燃料成本增加之外,近期歐洲各國以水資源為基礎的能源利用也先后遭遇困境。
比如法國因河流溫度過高無法有效冷卻核電反應堆,多座核電站被迫減產甚至關閉,加劇電力危機。
比如西班牙作為歐洲人均水壩數量最多的國家,干旱導致的蓄水量下降已經影響到該國各地水力發電,提高用電成本。
歐洲能源“凜冬將至”
為了避免今年冬季上演能源危機“慘劇”,歐洲各國都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其中就包括歐盟提議成員國削減15%的天然氣用量(暫未與成員國討論)。
鑒于歐盟國家的能源格局,15%是一個相當大的占比,并且需要成員國齊心協力才能實現。然而對于這一重大“犧牲”,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便真的達成目標,也難以保證歐洲度過一個安穩的冬天。
因為如果“斷氣”風波持續發酵,疊加歐洲冬季異常寒冷,屆時歐洲天然氣價格將飆升至無法控制的程度,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難以收拾的局面,那就是市場機制將失去調節作用。
周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表示,歐盟的反俄制裁引發了關于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設備的爭端,歐洲天然氣價格在今年冬季可能飆升60%,達到4000美元以上/千立方米(約400歐元/兆瓦時)。
一旦價格“漲到天際”,歐洲天然氣交易市場或將在今年冬季被迫關閉,屆時氣價只會脫離束縛并繼續飆升,迫使各國政府介入并采取眾人頗為抗拒的配給制來度過寒冬。
歐洲會有Plan B嗎?
石油是否能解燃眉之急?
從此前OPEC+僅同意在9月進行“象征性”增產便可看出,其閑置產能已經“所剩無幾”,即便想要增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進口LNG能否解救歐洲于危難之中?
此前歐洲能夠憑借更高的出價,誘使眾多原本駛向亞洲的LNG船轉向歐洲。然而如果亞洲也在今年冬季出現罕見低溫,屆時LNG價格水漲船高,歐洲能否保證可以將LNG訂單握在手中?
中金:能源短缺之下 光伏儲能+熱泵采暖或得歐洲青睞
總之,在這種能源格局之下,歐洲工業或將在今年年底直面“寒冬”,對全球其他地區的影響不容小覷。
在化工領域,歐洲維生素A、氯化鉀、維生素E、甲酸、MDI、TDI、蛋氨酸、環氧丙烷等化工品行業或將受到沖擊,它們在全球的產量占比分別達到50%、43%、36%、34%、28%、27%、27%和26%。
在金屬領域,歐洲精煉鋅、精煉銅、電解鋁、工業硅等金屬產業或將站在風暴第一線,它們各自在全球的產量占比分別為16%、11%、11%、8%。
相比之下,光伏儲能及熱泵采暖等能源形式或將吸引歐洲國家關注。
中金公司分析師何偉、湯亞瑋等認為,短期內歐洲傳統能源供給受限,長期將加速歐洲能源結構轉型,推動光儲熱需求快速增長。
此外,熱泵采暖由于具有節能、清潔的特性,也或將在歐洲新能源之路上占據重要地位。
因此海外熱泵的強勁需求或將為國內帶來出口機遇。2021年歐洲的熱泵銷量為218萬臺,同比增加34%。其中前兩大市場法國、意大利分別同比增加36%和64%。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