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處理 智慧管理 拓展應用再生水為城市補充“第二水源”(深閱讀·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加強非常規水源利用。
補充“城市第二水源”,加強再生水利用配置有利于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日,記者走進浙江省寧波市等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看各地如何積極轉變用水理念、推動再生水利用。
——編 者
江南水鄉也缺水?浙江省寧波市就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濱海缺水城市。
“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寧波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50%。”寧波市水利局副局長胡楊介紹。居民洗車要用水,市政建設要用水,生態宜居更離不開水,城市該如何“解渴”?寧波將目光瞄準再生水,大力拓展再生水使用場景。優化處理工藝,提高再生水水質
江北區江北大河旁,坐落著寧波首座下沉式再生水廠——莊橋凈化水廠。走進水廠的負一層處理區,屋里設備林立,卻少有噪聲。來到窗口區,俯瞰負二層的水處理池體層,各種處理池有序運轉,整潔干凈,跟想象中的污水處理廠不太一樣。
在這里,污水要經過“預處理”“高效生化處理”“深度處理”3項流程,才能變成再生水。該凈化水廠負責人朱彬彬介紹:“經過處理的再生水,出水水質的總磷、氨氮等指標遠優于浙江省清潔排放標準。我們特意在末端處理池中投放了魚苗,活蹦亂跳的魚群就是對水質最好的檢驗。”
再生水將流向何處?
朱彬彬指向廠區外的江北大河,“我們廠目前90%以上的再生水用于江北大河的生態補水,運行一年來,再生水的補給加速了區域河網水系流動,河流斷面水質也從過去的波動不定穩定至地表水Ⅲ類標準。”
這座下沉式再生水廠帶來3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土地,通過空間換面積,不僅占地比常規水廠縮減一半,還不影響地上土地開發;二是生態,再生水廣泛用于生態補水,不僅有效改善水域水質,也大大減少對常規水源的消耗;三是再生水廠設置在地下,解決了選址難題。
除了新廠,城區內的老廠如何跟上再生水發展的節奏?
“這幾年,寧波的污水處理廠陸續更名為凈化水廠,名稱更改的背后,是生產工藝的提升和理念的轉變。”寧波市水務環境集團水環境事業部負責人徐章介紹。以長豐凈化水廠為例,三期改造增加了“加砂高密池+濾布濾池”的深度處理技術,污水處理由原來簡單的“混凝—沉淀—過濾”工藝升級為更先進環保的多道深度處理模式,去年生產的再生水部分指標已經優于地表水Ⅲ類標準。
在寧波市水務環境集團大樓9層,有一塊寧波智慧水務管理平臺大屏,實時呈現市區各凈化水廠的相關數據。“以前各廠數據需要人工收集上報,如今通過物聯感知裝置可以實時掌握再生水生產量、出水水質等數據,調度管理再生水生產更便捷了,有問題也能及時預警。”現場工作人員說。目前,寧波市區污水處理量較10年前提升68%,在污水處理基礎上,去年全年生產的再生水超1.5億立方米。用于生態補水,綜合治理水環境
行走在寧波市鄞州區長豐河河畔,常能看到孩童嬉戲、市民休閑。走近一探,只見河流清澈,水生植物隨波搖曳,小魚小蝦穿梭其間。
在附近居住的市民王峰很好奇:“以前河水渾渾的,最近幾年越來越清澈,這河究竟是怎么治理的?”
鐘公廟街道黨工委書記郭瓊穎道出原委:“從2021年7月開始,長豐河的河水補給由附近的長豐凈化水廠提供,用的正是再生水。”跟隨郭瓊穎,記者在河道旁看到一個直徑約為1米的出水口,汩汩清水正不斷涌出。
再生水與普通自來水看上去并無區別,但使用再生水作為生態補給,究竟可不可靠?
“過去,污水經水廠處理達標后直接排入江海,現在我們從污染物的處理終端,變成水資源循環利用的起點。通過改進工藝,我們水廠凈化處理后的再生水,溶解氧、氨氮等指標與地表水相差無幾,可以說是潔凈、安全的水源。”長豐凈化水廠負責人亓明介紹,長豐河灌入再生水后,水質從過去的Ⅳ類、劣Ⅴ類提升至地表水Ⅲ類標準。
之前,像長豐河這樣的內河水補給主要來自上游河道。河水一路流下來,摻雜積累了不少泥沙雜質,流入長豐河后,流速放緩甚至停滯,雜質容易在長豐河沉積,水質自然不好治理。
現在,長豐凈化水廠每天補給16萬噸再生水,為周邊河流提供了清潔水源,水質好了,水系生物多樣性和水底生態系統也不斷改善。
“流動的清潔活水讓河道生態系統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利用生態補水實現了水環境綜合治理。”徐章指向上游的傅家耷河,如今在長豐河沿線,河道相連的幾條內河都變得更清澈。
徐章介紹,寧波將再生水作為生態補水的處理工藝已經十分成熟,制定了較高的企業標準,水質提高的同時產量也大幅提升。寧波形成“再生水補水—水質生態改善—河道自然提升”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模式,每天生態補水約35萬噸,多點位實施城市內河再生水生態回灌措施。完善水網建設,擴大利用規模
遇到干旱天氣,城市公園里的花草就需要大量補水。趙師傅干了20多年園林綠化工作,這時總會想:“要是這水不愁用該多好。”
趙師傅的愿望變成了現實。去年5月,鄞州區鄞濱公園引進再生水用于澆灌園區花木,趙師傅用水更安心了:“聽說這水是污水處理后輸送來的,不占用自來水資源。”
除了鄞濱公園,在甬江公園、南環高架等地的3個再生水綠化澆灌項目試點也已通水,預計每年能節省15萬噸自來水,相當于900戶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水量。
在寧波,再生水的應用場景越發多樣。
甬江公園停車場內的智能洗車機旁,總有車輛排隊等著“洗澡”,一旁的“再生水洗車合作試點”招牌格外顯眼。“在外面洗車通常要30元,這里只要15元,既節約水資源又省錢。”來洗車的市民顧女士說。
“洗車點設有再生水儲水箱,通過地下管網與附近的福明凈化水廠相接。”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每個水箱可容納800升再生水,可洗10輛車,按照洗車點平均每天洗100輛車計算,一天可節省8噸自來水。
因為要接通管線,再生水的使用場景基本都分布在凈化水廠附近。為了拓展智能洗車等再生水使用場景,寧波將再生水管道納入市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我們依托地下綜合管廊,精準規劃地下空間開發,補齊再生水輸配短板。”徐章介紹,根據規劃,寧波將建成83公里再生水輸配干管,納入地下綜合管廊,形成“兩橫三縱”的再生水輸配高速水網,“待水網全部建成后,再生水最大輸送能力將達每天60萬—80萬噸,應用場景將更加廣泛。”
寧波的再生水已形成河道生態補水、工業水源補水、高品質工業直供水、市政雜用水四大應用場景。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寧波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率為29.4%。
“我們將以‘多點開花’形式,擴大再生水利用規模,按‘一廠一策’確定各凈化水廠主要職能,因地制宜為城市‘解渴’。”寧波市水務環境集團董事長譚國洪說。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