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生日可以忘,國家的生日不能忘!我們要感謝共產黨給的好日子。”朱來娣動情地說,從1998年到2024年,她家升旗儀式從未間斷過。
朱來娣今年61歲,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街道對河口村沈中塢組居民,在村里辦有家具廠。每逢國慶,她就會與家人一起,在自家院子里升國旗,濃濃的愛國之情吸引越來越多村民參與,成為鄉村一道特殊的風景。
朱來娣升國旗現場。受訪者供圖
“參加她家的升旗儀式已有十年,她們不簡單,我作為一名退伍兵,深受感染。”對河口村村干部陳李偉說。
一位普通農婦,為什么對國旗有如此執著的舉動?
朱來娣說,這與她的姑父分不開。朱來娣的姑父曾是抗戰老兵,她從小就喜歡聽姑父講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故事,并深深烙印在心里。“我從小就向往當兵,對軍人、紅旗特別有感情,讀書時看到同學當升旗手升國旗,心里特別激動,總會對升旗手羨慕不已。”朱來娣說。
1998年,在外地辦家具廠的朱來娣,看到附近有些企業門前升國旗,這讓她怦然心動。當即她在自家廠前也升起了一面國旗。
2011年,朱來娣把企業搬回家鄉。彼時,許多東西都被舍棄,唯獨國旗沒有落下。“回來升的第一回國旗,我還爬到了樹頂。”朱來娣說,當時為了能讓國旗升得最高,她爬上了家門口的一棵樹,將綁著國旗的一根2米長的竹竿穩穩地固定在樹頂。那天,第一次在家門口看到這面飄揚的國旗,朱來娣興奮了很久。
“每天,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我心里踏實,更覺得自豪!”朱來娣笑著說,開始也有人說她堅持不了。但是這么多年過去,每年都看她升國旗,大家不僅不說了,還跟著也在自家門口做起旗桿,掛起了國旗。
多年升國旗,感情也更深了。“旗桿從木頭換成鋼筋,升旗的地方也調整了三次,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朱來娣回憶說。
2016年,朱來娣姐妹第一次到北京天安門觀看升旗儀式。“這是我的夢想,升了這么多年的國旗,那一次是真正看到軍人標準升旗,激動得眼淚都出來了!”朱來娣動情地說。
“她平時愛看戰爭片,看到中國軍人為保衛國家獻出生命,就會忍不住流眼淚。”丈夫王金滿插話道,在他眼里,妻子不僅持家有道,愛國更深。這些年來,他對妻子的做法打心里支持。“我還建議他們升國旗要有標準動作,專門找視頻資料全家學。”王金滿說。
20多年來,朱來娣的住處換了好幾次,但她的愛國情沒有變。她說,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老一輩人不懼生死,奮勇拼搏出來的,不能忘記他們的奮斗和犧牲。朱來娣準備將這個家規傳下去,等到自己升不動國旗了,就讓兒子來傳承。
此時,金色的朝陽透過云層,照射著山村,小院里的熱情再次掀起高潮。伴隨著《歌唱祖國》的奏樂,來看朱來娣升國旗的農家姐妹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迎著朝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