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網絡安全供應商SOCRadar最近向微軟通報了一次重大數據泄露事件,聲稱超過2.4TB客戶敏感數據被泄露,6.5萬家公司受到影響。微軟已經承認此事,但辯稱SOCRadar“夸大了這次泄露事件的范圍和嚴重程度”。
SOCRadar表示,2022年9月24日,該公司的內置云安全模塊檢測到微軟維護的Azure Blob存儲配置錯誤,其中包含來自一家知名云提供商的敏感數據。分析顯示,泄露的數據包括執行證明(PoE)和工作說明書(SOW)文檔、用戶信息、產品訂單/報價、項目細節、個人身份信息(PII)數據,以及可能泄露知識產權的文檔。
SOCRadar披露稱,上述問題導致6.5萬家受影響公司的大量數據被泄露,包括姓名、電子郵件地址、電子郵件內容、公司名稱和電話號碼,以及與受影響客戶和微軟或微軟授權合作伙伴之間的業務文件。其中有些文件的日期在2017年至2022年8月之間,時間跨度達五年之久。這些公司的總部位于111個國家和地區。
SOCRadar使用了專用數據泄露搜索門戶網站BlueBleed進行搜索,它允許公司確認自己的敏感信息是否暴露在被泄露的數據中。SOCRadar聲稱,僅在微軟的服務器上,就發現了2.4TB包含敏感信息的數據,在分析這些泄露的文件時,發現了超過33.5萬封電子郵件、13.3萬個項目和54.8萬名用戶名。
SOCRadar警告說:“犯罪分子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利用這些信息進行勒索、借助暴露的信息創造社會工程策略,或者簡單地在黑暗網絡和電報頻道上將信息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
微軟于周四對此作出了回應,稱SOCRadar“夸大了這次泄露事件的范圍和嚴重程度”。因為許多被曝光的數據包括“重復信息,多次引用相同的電子郵件、項目和用戶”。此外,微軟還表示,該問題是由一個終端上的無意錯誤配置造成的,該終端并未在整個微軟生態系統中使用,也不屬于安全漏洞。
微軟的帖子缺乏關鍵細節,比如未對泄露的數據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或者微軟認為有多少當前或潛在客戶受到了影響。此外,這篇帖子指責SOCRadar使用了微軟認為不準確的數字。當一名受影響的客戶聯系微軟,詢問其所屬公司的數據是否被泄露時,微軟的答復是:“我們無法提供有關具體影響的數據。”
此外,微軟譴責SOCRadar收集數據,并使用專用搜索門戶網站進行搜索的做法,稱其“不符合確保客戶隱私或安全的最佳利益,并可能使他們面臨不必要的風險”。該公司的支持團隊還告訴客戶,它不會將此事通報給數據監管機構。
批評人士也批評了微軟直接通知受影響客戶的方式。該公司通過消息中心聯系了受影響的實體,消息中心是微軟用來與管理員溝通的內部消息系統,并非所有管理員都有權訪問此工具,這使得某些通知很可能無法看到。
獨立研究員凱文·博蒙特(Kevin Beaumont)在推特上寫道:“微軟不能拒絕告訴客戶數據被竊取了,而且顯然沒有通知監管機構,這種應對方案顯然存在重大缺陷。”
除了對微軟披露泄密方式的批評外,這起事件還引發了對微軟數據保留政策的質疑。通常,與持有這些數據的公司相比,多年前的數據對潛在犯罪分子的用處更大。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通常是定期銷毀數據。(小小)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中國綠色農業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違規信函 稱其未按10-K表提交本財年年度報告
- Snap股價暴跌25%創一年新低 第三季度凈虧損3.595億美元
- 12月取暖油下跌3.8%至每加侖3.7568美元
- 斯塔斯?賓塔斯:目前銅市場的庫存可滿足全球消費4.9天
- 12月鈀價上漲84.10美元 至每盎司2,079.60美元漲幅4.2%
- 標普500指數下跌4.46點 跌幅0.12%報3690.70點
- 全美規模最大的100家貨幣市場基金平均收益率攀升至2.77%
- 貝萊德減持 比亞迪回應:是股東的自由選擇 曾嘗試溝通
- 歐洲人會愛上中國電動車嗎?蔚來比亞迪發力歐洲市場
- iOS16.1公開測試版上線:微信靈動島來了?
資訊
焦點
- Meta市值縮水至2017年水平 扎克伯格身價排名跌出全球前十
- “雙11”成立自營物流公司 菜鳥回應:消息不實
- 瑞信(CS.US)CEO發表備忘錄 試圖讓市場相信其財務穩定性
- 財務大臣重申捍衛日元立場 日本央行9月政策會議摘要提及政策轉向
- 英國迎來黃金搶購潮 新政府“迷你預算”刮起恐慌風暴
- 高盛:美國家庭和外國投資者將分別凈拋售1000億美元股票
- 違約概率飆升至至少10年來最高水平 百年銀行巨頭瑞信被傳“爆雷”!
- 美聯儲在加息速度問題上已現分歧 市場Q4能否扭轉頹勢?
- 進一步加碼全球黃油市場 威士蘭乳業收購新西蘭乳企Canary Foods
- 國際能源署警告:歐洲在今年冬天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