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傳媒網>體育 > 正文
離開了東南亞,中國光伏企業出海該去往哪里 環球快看
2024-07-04 20:16:28 來源:第一財經 編輯:
出海并不是光伏行業的新話題。但是近期美國貿易政策再起波瀾,中國光伏企業的出海路徑正在被重塑。

“現在東南亞的中國光伏企業首選的轉移路徑是印度尼西亞和老撾,這兩個國家還未被美國列入關稅名單。”某A股上市光伏企業市場部高管李楠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光伏公司不是頭部企業且產能較小,可能會選擇快速轉移至周邊的這兩個國家,抓住美國建立新法案前的窗口期。”

今年5月中旬,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進口自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晶體硅光伏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加征關稅。

當地時間6月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通過了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關于損害的初步裁定。


(資料圖片)

由于存在追溯的可能性,終裁結果發布之前,我國企業通過東南亞地區產線對美銷售電池組件態度將趨于謹慎。但可以明確的是,中國光伏企業調轉出海“航向”已是大勢所趨。

東南亞,已不再是“避風港”

時間調回到2011年。美國開始對我國實施反傾銷、反補貼的高稅率,自此我國主要電池廠家開始選擇在東南亞地區建設產線。

中國光伏企業先后“下南洋”,頭部企業擁有從硅片到組件的一體化產能,東南亞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出口美國市場的重要地區。據行業咨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截至2023年,美國光伏電池組件的主要供應量體仍來自于東南亞,占美國市場總需求的約六成。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美國2021年至2023年從東南亞四國進口的電池組件規模合計分別為16.6GW、18.7GW、36.4GW,對應三年進口金額分別為43.3億美元、56.9億美元、119.1億美元。

但是隨著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再起,東南亞已不再是中國光伏企業的“避風港”。

“泰國的幾個廠可能還在想著有沒有‘奇跡’發生。頭部大廠更實際一些,他們早就放棄幻想,基本都轉向去墨西哥、美國設廠了。”某光伏產業內資深人士郝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還有些近幾年投入的、也就是還沒回本的企業,現在基本上在往老撾、緬甸或者印度尼西亞搬。

行業咨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光伏分析師趙藝認為,在東南亞布局,相對而言投資成本較低,以輸出美國為主并且可以輻射至其他區域。但是,目前東南亞四國陷入雙反問題,且雙反范圍也有擴大的可能性,同時存在關稅及溯源要求的不確定性。

在回應近期泰國工廠停工傳聞時,天合光能(688599.SH)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在泰國和越南的產能主要面向美國,美國市場的需求短期會有一些波動,因此公司會依據行業和市場的情況對生產計劃進行調整。“公司已經布局美國的組件產能和印尼的電池組件產能,均處于在建狀態,印尼工廠預計2024年三季度投產,該項目的合資方是印尼國家電力公司。”

談及東南亞光伏的后路,隆基綠能(601012.SH)總裁李振國近日回應媒體稱,東南亞的光伏產能是否一定要關停,還需要進一步評估。一是要評估市場競爭情況,二是要考慮是否將東南亞產能留作“備份”。天合光能表示,公司在泰國和越南的產能即將進入停產檢修狀態,這個檢修每年的年中都會有。

一位光伏產業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的企業想把光伏組件轉出口到別的地方,但是有的企業覺得美國還能再賣一點,現在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

平安證券研報表示,美國市場通常為中國一體化企業最大利潤來源,而東南亞新一輪雙反調查不確定性較高,如果征稅或影響2025年及后續東南亞產能出口美國形勢,中國企業或考慮產能轉移,加強美國本土、中東等地產能布局力度,以實現更好的全球協同。

改道中東是門好生意嗎

東南亞形勢生變,中東正在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潛在目的地。

第一財經注意到,去年10月,天合光能(688599.SH)簽署《關于天合光能阿聯酋項目的合作諒解備忘錄》,擬在當地投資建設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包括約5萬噸高純硅料,30GW的晶體硅片和5GW的電池組件,分三期建設;去年5月,TCL中環(002129.SZ)宣布,擬在沙特阿拉伯投資建設光伏晶體晶片工廠項目,一期設計產能為20GW。

6月13日晚間,鈞達股份(002865.SZ)公告稱,公司當日與阿曼投資署共同簽署《投資意向協議》,公司擬在阿曼投資建設年產10GW高效光伏電池產能,加強光伏電池海外市場供應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該電池廠的投資金額約為7億美元,公司還承諾將在阿曼投資最先進的產能,提供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

據鈞達股份介紹,捷泰阿曼項目的建立將促進阿曼光伏產業鏈的形成,并吸引更多相關配套企業落戶阿曼。該項目將有助于改善當地社區的生活水平,提高阿曼的就業率,并為阿曼的減排和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支持《阿曼2040年愿景》。

此外,在剛剛結束的上海SNEC展會期間,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ACWA Power”)與三家中國太陽能光伏組件供應商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綠能和通威股份(600438.SH)簽署《太陽能光伏組件框架協議》。

“從長遠來看,部分光伏企業會選擇去中東國家或者去美國建廠,比如迪拜、阿聯酋等等。”李楠進一步對第一財經表示,不過現在大部分的企業沒有實質性動作,都處在一個觀望的狀態。

海通國際證券認為,借助“一帶一路”及中東能源轉型的“東風”,中東地區可成為光伏出海消化產能的重要市場。

以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中東光伏需求正大幅增加。

從地域來看,2022年新增的光伏“GW級市場”(指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或超過1GW的市場)以希臘、英國等歐洲國家為主,而2023年新增的光伏“GW 級市場”則以阿聯酋、沙特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為主。

據“石油王國”沙特阿拉伯2016年4月發布的“2030愿景”,該國目標到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60GW,其中光伏裝機增加至40GW。如果該目標得以實現,沙特阿拉伯將躋身全球前五大光伏市場。

行業咨詢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統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東光伏需求約為20.5GW至23.6GW,需求增量主要來自于阿聯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預計中東光伏的需求量將在2027年達到29GW至35GW。

不過,也有部分光伏企業認為歐洲地區仍有投資設廠的機會。

愛旭股份(600732.SH)董事長陳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出海方面,我們是少數沒在東南亞投產能的企業。愛旭向來做事比較快,但是東南亞我們一直忍著沒有設置產能。“如果公司當年在東南亞四國做了比較大的投資,可能前幾年的報表會比較好看,但是現在的損失就比較大了。除了財務損失之外,還會面臨當地勞工關系的處理等系列問題。過去我們沒有獲得這個紅利,今天我們也沒有遭受這個損失。”

陳剛認為,去印度尼西亞或老撾設廠的風險很大,去中東設廠也有風險。他說:“如果有機會的話,公司出海目的地優先會選在歐洲市場,尤其是我們注意到最近歐洲出臺一些生產補貼政策。”

組件廠“打頭陣”赴美建廠

另外無可厚非的是,美國是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一大重要選項。

從體量上看,美國光伏市場僅次于中國大陸、歐洲,是全球的第三大市場。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2023年美國光伏組件累計進口金額為186.08億美元,按最新匯率折合135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5%;累計進口量為53.84GW,同比增長63%。

近年來,越來越多頭部光伏企業已啟動在美光伏組件產能的布局,并且大部分產線預計將于2024年至2025年陸續投產。

比如,隆基綠能與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國俄亥俄州的5GW光伏組件合資工廠已于2024年一季度實現投產。天合光能在美國有5GW組件在建產能,預計將于2024年年內投產。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中企選擇去美國建廠,在美建廠無貿易壁壘問題,且可能享受在本土制造激勵等。不過赴美建廠的風險在于政策法規及營商環境差異,前期建設及海外人員管理、專利布局等。”趙藝表示。

不過,除了光伏組件環節外,其他光伏產業鏈環節(硅料、硅片、電池片)的回流效果并不明顯。

據美國光伏行業平臺Solar Power World(SPW)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1月,在產美國本土電池片產能為0,光伏產業鏈上游的硅片產能幾乎沒有開工產能,預計2024年至2025年光伏電池片的供應仍以進口為主。

除了靠近終端市場,補貼也是吸引中企出海美國建廠的重要因素。

2022年8月,拜登政府簽署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法案),其中包含多條涉及光伏領域的支持政策。比如,延長ITC抵免期限并將基礎抵免比例由26%上調至30%(非戶用項目需滿足勞工條件),在滿足特定條件情況下,抵免比例可以分別有一定上調。該法案還對美國本土的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產能按產出給予一定補貼。

可以明確的是,中國光伏產能“外溢”已成為必然。據工信部數據,2023年,中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的產量分別為143萬噸、622GW、545GW、499GW,各個環節同比增長超過60%。預計各個環節的全球市場占比均超過90%。

在全行業內卷的趨勢下,中企面臨不出海就出局的困境。

“向內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尋機。”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剛剛結束的上海SNEC上海光伏展期間表示,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中國光伏全面出海成為必然。歐美、印度等國越發重視本國的產業鏈自主性與可控性,不斷揮起的“關稅大棒”,倒逼中國光伏從取道東南亞的“曲線出海”向全面出海轉變,從單一的技術、產品出海,向包括設備、原材料等在內的產業鏈抱團出海轉變。

“我個人預計,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行業將完成第一階段的全產業鏈出海,面向美國、歐洲、東南亞、印度、中東、北非、南美等全球重點區域,汲取第一階段的出海經驗教訓,合理利用WTO(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建立全球化運營新優勢。”朱共山表示。

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也是光伏企業積極應對海外貿易壁壘時的一貫思路。

“無論任何一個區域發生一些短期的問題,我們都會在別的區域找到可以彌補缺口的市場。”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公司光伏領域全球有14個工廠,3個海外工廠分別布局在馬來西亞、越南和美國。目前公司美國工廠2GW光伏組件的產能已經投產。

但是,無論是選擇改道“闖中東”、暫時轉移至其他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尼西亞和老撾、還是直接在歐美等靠近市場的地方投資設廠,中國光伏企業需要從“走出去”變成“融進去”。

無錫尚德董事長武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光伏企業為應對美國政策變動而不停地遷移海外產能并不是長久之計,企業針對政策漏洞而制定的生存或競爭策略也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中國光伏企業出海建廠,最后的趨勢是,各個國家會要求一定比例的本土化生產以換取當地市場。”武飛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環球傳媒網-重新發現生活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