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把實驗室安在地頭的日子
2023-08-13 06:08:23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

【人才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羅旭

北京時間2023年6月6日,應邀到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做關于“鹽漬化土壤的生態修復”的專題演講時,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胡樹文自信地說:“我們已經找到了鹽堿地科學利用的金鑰匙,可以為全球鹽堿地防治提供中國方案。”

時至今日,胡樹文仍不能忘記那段把實驗室安在地頭的日子。

在投身鹽堿地改良科研攻關的最初幾年里,胡樹文每年都拿出七八個月的時間,帶著學生待在東北松嫩平原的蘇打鹽堿地里。為了節省往來縣城賓館的路上時間,他和學生們一起在田間地頭建起試驗站。簡易的平房,既當實驗室、辦公室,也當食堂和宿舍。休息時,師生們一起擠大通鋪。吃起飯來,七八碗面條往桌上一擺,師生們吃得很香。

“那段時間,夜里躺在床上,我就開始想:如果我是一株長在蘇打鹽堿地里的水稻,怎么樣才能長得更好?”胡樹文回憶。

“作為一株水稻,要在鹽堿環境里存活,我得有免疫力或抗體,那穿上抗鹽的‘外衣’不就可以了嗎?”由此出發,胡樹文帶領團隊借助生物基材料,研制出一種緩釋長效抗鹽劑,播種前先把種子浸泡在里面,種子就具有了抗鹽的特性。

“土壤的鹽堿成分難以洗除怎么辦?從一株水稻的視角來看,板結土壤的顆粒像緊緊挨著的‘小米粒’,沒有縫隙,水分難以下滲,導致鹽堿不能被洗掉。為此,我們研制出生物基改性材料,可以把‘小米粒’變成‘花生豆和黃豆’的組合,土壤有了縫隙,鹽堿就能被水快速洗掉了。”

“作物生長從土壤中獲得養分,需要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那么,如何讓有益的微生物群落在鹽堿土中生存、繁育?這得找微生物專家來參與攻關。”

斗轉星移,日復一日,水稻在鹽堿地里可能遭遇的難題,一個一個都在“地頭實驗室”里得到破解。

站在水稻作物的角度思考破解之道,讓胡樹文意識到:“土壤是作物生長發育的基石。只有讓土壤更健康,才能保證作物生長更健康。由此,我們把土壤改良作為治理鹽堿地的核心問題。”

“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胡樹文說,正是基于在“地頭實驗室”的科研攻關,團隊創建了以“重塑土壤結構高效脫鹽”為核心的生態修復鹽堿地工程技術體系,從而找到了向鹽堿地要高產的金鑰匙。

“但這一切都離不開建在地頭的實驗室。”胡樹文感慨,“如果不長期泡在田里,怎么能找到問題的關鍵呢。”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3日?07版)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