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離開地球23天的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在我國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安全著陸,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獲得的2公斤月球樣本也將幫助科學家深入的了解月球演化問題,其實更重要的是對關鍵技術進行了實戰驗證,為未來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基礎。
往近了去看,嫦娥五號返回器表面被燒的烏黑一片,我們都知道這是返回器高速運動中和大氣層摩擦所致。
那么問題出現了,為何嫦娥五號發射的時候完好無損,返回的時候卻被燒的烏漆麻黑?
人類進入航天探索時代,發射了大量的衛星以及飛船等,當它們任務完成后有些受控會再入大氣層燃燒殆盡,避免成為太空垃圾,對未來的探測任務造成影響。
當這些返回式衛星、火箭的殘留物或者一些報廢航天器,它們具有很高的速度,入大氣層后速度會持續增加,摩擦生熱以及壓縮空氣做工產生的熱量越來越大,這些航天器表面會獲得上千攝氏度的高溫。
像嫦娥五號返回過程中,軌道器和返回器在距離地面5000公里高度左右的時候分離,此后返回器帶著月球樣本高速沖擊地球大氣層,速度可以達到10.9公里每秒,已經快要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這個速度對于返回器來說太快了,如果直接扎向地面的話溫度會非常高,導致返回器損壞,重要的時候會影響所攜帶的月球樣本理化特性。
因此只能采取半彈道跳躍式返回的方式再入大氣層,簡單來理解就是打水飄。
返回器以一定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受到稠密大氣的反彈作用,返回器彈回太空等再入大氣層的時候速度就會減小,當返回器速度減小后氣動加熱的效應減小。
但是當嫦娥五號發射的時候卻不用考慮這些,也不會摩擦生熱被燃燒,大約有以下三種原因:
1、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把嫦娥五號送入太空,火箭上方有整流罩保護,這是用特殊防熱材料構成的保護結構,可以保護衛星免受氣動加熱的影響;
2、火箭發射速度是遞增的,超過第一宇宙速度就會飛出地球,在濃密大氣層中飛行的時候速度相對較低,而像返回器是以高速度進入大氣層的;
3、為了節省飛行燃料,盡快地離開大氣層,火箭多采用垂直發射的方式,走最短的距離盡快穿過大氣層。
像我國嫦娥五號的返回器路線就非常曲折,它由于入大氣層速度很快,可以達到第二宇宙速度,在大氣層中以如此高的溫度飛行,可能會讓返回器燃燒,影響攜帶的月球樣本理化特性,因此采用了半彈道跳躍式返回的方式再入大氣層,跟大氣層之間的相互作用摩擦生熱,以及高速運動的氣動加熱,最后嫦娥五號返回器變得烏漆麻黑的。
當然返回器雖然看起來燒的非常嚴重,但由于特殊的設計,內部不受影響,外部燃燒是正常現象并且不可避免的。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