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采集的首批月球樣品,能為我們揭示月球的哪些奧秘?這一問題近期有了部分答案。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該臺徐偉彪研究員及其行星化學科研團隊聯合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一項關于嫦娥五號首批月球樣品的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于我國綜合類學術期刊《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英文版。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取回樣品的國家。
嫦娥五號玄武巖樣品(CE5C0000YJYX065)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高分辨率顯微CT圖像,顯示了典型的次輝綠結構,橄欖石(Ol)以斑晶形式出現,鈦鐵礦(Ilm)以細小針狀顆粒分布在硅酸鹽礦物輝石(Px)和長石(Pl)之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供圖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國內首批獲得月球科研樣品的13家科研機構之一,徐偉彪研究員作為使用責任人獲批兩份月球玄武巖樣品。
研究團隊利用高分辨率顯微CT、掃描電子顯微鏡、電子探針等對其中一個編號為CE5C0000YJYX065的樣品開展了詳細的礦物學和三維斷層成像研究。
嫦娥五號玄武巖樣品(CE5C0000YJYX065)一個顆粒的背散射電子圖像(a)及其元素面掃描圖(b),主要礦物輝石(Px)呈現明顯的化學分帶現象,鈦鐵礦(Ilm)以針狀形式出現,長石(Pl)以獨立顆粒存在或者被包裹在輝石中,還有少量橄欖石(Ol)和二氧化硅(Silica)。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供圖
結果表明,該樣品屬于月球火山玄武巖,具有細粒-中粒次輝綠結構,少量橄欖石斑晶分布在由輝石、斜長石、鈦鐵礦和其他副礦物組成的基質中,主要組成礦物輝石的化學成分和演化趨勢與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月球號計劃返回的高鈦玄武巖類型高度一致。
據悉,該樣品含有極高的(體積百分數17.8 vol%)鈦鐵礦含量,豐度接近阿波羅月海玄武巖的最高值18 vol%,并富集磷酸鹽礦物(0.5 vol%)。
(a)嫦娥五號玄武巖樣品(CE5C0000YJYX065)中輝石的Ca-Fe-Mg成分變化趨勢以及(b)Fe/(Fe+Mg)-Ti/(Ti+Cr)投圖與阿波羅11號和17號高鈦月海玄武巖(HT)、低鈦月海玄武巖(LT)和超低鈦月海玄武巖(VLT)的對比。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供圖
研究人員表示,多項證據表明,不同于日前已報道的嫦娥五號中鈦和低鈦月海玄武巖類型,該樣品是一種相對少見的富集稀土元素的高鈦月海玄武巖,這表明嫦娥五號著陸區歷史上可能曾經發生過多次火山噴發活動,將有望解讀月幔源區不同物質成分、火山巖漿形成的能量來源和月球晚期火山活動的精細時空分布規律,后續深化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