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西平縣的出山鎮,隱藏著一段深厚的歷史文脈和濃郁的鄉情記憶。這里不僅有壯美的自然風光,更有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的龍山文化遺址。
龍山文化,是一種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主要分布于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具體涵蓋河南、山東、山西、陜西等省份,其歷史年代距今約為3950─4350年。龍山文化時期,銅石并用成為主導,代表了當時生產力的重大飛躍。特別是中原龍山文化中,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快輪制陶技術得到了廣泛采用,使磨光黑陶的制作達到了高峰,燒造出了許多薄如蛋殼、光亮如漆的精美陶器,這是中國制陶史上的一段輝煌時期。
龍山非遺,秀出出山多彩文化。2003年6月,西平縣文物管理所配合省道高蘭公路工程調查時發現出山鎮轄區內有兩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遺址面積1.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具體為小潘莊遺址和三所樓遺址。
三所樓遺址位于出山鎮焦之崗村,現場揀選的陶片看出器形有罐、缽、甕、盆等。陶質以夾砂陶居多,泥質陶次之。小潘莊遺址位于出山鎮小潘莊,陶質以夾砂陶質層多,泥質陶次之;陶色以棕陶居多,灰陶次之,少量磨光黑陶;紋飾以藍文居多,素面次之。經專家考證,這兩處遺址均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
除了豐富的文化遺存,龍山文化遺址還承載著深厚的鄉情記憶。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塊石頭都蘊含著古人的生活痕跡和文化基因。當地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傳承著古人的智慧和勤勞精神。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守護著這片歷史的圣地,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總之,龍山文化遺址是西平縣出山鎮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見證了古代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變遷,也承載了當地人民的深厚鄉情記憶。讓我們共同守護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馮占華 李彬)
關鍵詞: ?西平縣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