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面注冊制下,市場優勝劣汰效應不斷凸顯。近期又有多家公司因股票收盤價持續低于1元而觸及面值退市指標。
6月20日,*ST海投披露公告稱,公司收到深交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截至6月13日收盤,公司股票收盤價已連續20個交易日均低于1元。深交所擬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海投,對于公司收到《事先告知書》后是否會申請聽證或者提出書面陳述和申辯,*ST海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暫時還沒有了解到相關信息。若公司申請聽證或提出書面陳述和申辯,將會披露相關信息,具體情況以公告為準。
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超20家公司觸及面值退市,這一數量較往年大幅增加。其中,已有8家公司被摘牌,9家公司收到交易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
“全面注冊制及嚴監管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殼’資源不斷貶值,‘炒殼’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公司股價連續下跌并持續低于1元,觸及面值退市,這既是市場對其基本面的真實反映,也是投資者基于公司價值理性交易的結果。”新熱點財富創始人李鵬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值退市公司數量的增多,是退市機制常態化和市場化的一個表現,也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必然結果,市場優勝劣汰效應正不斷凸顯。”
此外,記者注意到,上述年內觸及面值退市指標的上市公司,均為風險警示類公司。
有不愿具名的市場投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風險警示包括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兩大類,也就是平時所說的*ST和ST。面值退市公司基本都出自風險警示板塊,是因為其普遍存在較高的持續經營風險或規范運作風險,這也導致了其業績的下滑和股價的下跌。”
公開信息顯示,觸及面值退市指標的公司,除了基本面惡化,一般還都存在多項違規情形。以*ST海投為例,公司曾因違規向關聯方提供資金、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擔保等問題被交易所給予紀律處分,被證監會行政處罰。
“優質的企業受追捧,劣質的企業受冷落。全面注冊制下,市場格局已經悄然變化。面值退市公司的增多,也是投資者意志的充分表達。”前述市場投顧人士認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基礎性制度,“有進有出、優勝劣汰”有助于維護市場的良好生態。隨著人們投資理念的不斷成熟,部分“績差”公司將逐漸被邊緣化,面值退市也將加速劣質公司的進一步出清。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