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樹:多個視角看豐收 300多萬畝玉米正在收割
吉林省是我國糧食主產區,眼下,那里的秋糧已開始陸續收獲。在吉林省梨樹縣,300多萬畝玉米正在收割,近年來,當地持續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糧食產量逐年提升。今年,梨樹縣的收成怎么樣?保護性耕作又給當地帶來了哪些變化?
總臺記者 韓子喬: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吉林省梨樹縣,這里每年能產出40多億斤糧食,是我國產糧十強縣。眼下,吉林省的秋糧開始陸續收割,其中玉米剛剛起步,目前是收獲了一成。
從高到低,先從太空俯瞰,您現在看到的是吉林一號衛星從50萬米高空拍攝到的梨樹縣的遙感影像,梨樹縣位于松遼平原腹地,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造就了我國的大糧倉。今年這里的糧食播種面積達到373萬畝,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玉米。
當地打破農戶之間土地的界線,以相對集中連片的300公頃土地為1個生產單元,實現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像這樣的生產單元梨樹縣已經打造了45個,這種新型的農業種植單元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農機具的作用,進行更加標準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
效果如何?此時此刻,在我們所處的田塊當中,有3臺農機正在進行作業。收割玉米并不只是把玉米棒掰下來那么簡單,收獲的玉米如何脫皮?田中的秸稈要怎樣處理?過去要多臺農機下地,但今年這里新打造的農機,一臺就能“包圓兒”全部作業。
首先,收割機會對田中的玉米進行精準摘穗,并完成脫皮、裝箱操作,做到顆粒歸倉;同時,對秸稈進行處理,根據地塊的特點采取不同程度的還田方式,需要還田的秸稈進行粉碎,不需要還田的直接打包帶走。這種“包圓兒”式收割方式不僅減少了人力物力,更減輕了農機多次下地對土壤的破壞。
收割之后的田中有很多覆蓋的秸稈,這就是當地保護性耕作的核心——秸稈還田。簡單說,就是每年秋收之后將部分秸稈留在田中,相當于給黑土地蓋上一層被子,這樣能夠減少風蝕和水蝕的侵害。這里的玉米種植排列也很有講究,像這條今年種植的位置來年會休耕,而今年休耕的位置來年進行種植,在保證產量的同時讓黑土地得以休養生息。通過秸稈還田、交替種植的方式,可以讓化肥的使用量降低10%,但產量能夠提升8%以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現在我們進入到的是實施保護性耕作10年時間黑土地的剖面,能夠明顯發現,玉米根須長度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玉米根須達到了將近1米,而沒有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根須是在半米。
秸稈留在田中,可以起到蓄水保墑的作用,土壤會更加疏松,也更有利于作物根系的深扎。同時秸稈腐爛之后會不斷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進一步培肥地力。經過連續10年的監測,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每立方米蚯蚓的數量能夠達到60~100條,傳統種植地塊的10倍左右,土壤表層有機質的含量增加了20%以上,這些都是穩產增產的原因所在。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吉林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今年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了3800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秋收,我們在田間地頭都能看到新變化,農機有變化,種植方式有變化,但是在保護黑土地中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的理念始終都沒有變。眼下,吉林省的糧食主產區正陸續收獲,我們也希望把這份豐收的喜悅分享給更多的人。
山東濰坊:夏玉米機械化收獲 助推富民增收
山東濰坊安丘市全面推廣夏玉米機械化收獲,提高作業效率,助力富民增收。
在安丘市景芝鎮一家庭農場的夏玉米示范田,5臺玉米聯合收獲機同時作業,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安丘市景芝鎮金景糧蔬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 劉蘭濤:我們采用籽粒直收的機械化收獲方式,5臺機械1個小時可收獲60多畝,3000畝5天就可完成收獲任務,省工省時省力,提高了收獲效率。
今年,安丘市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在各個環節做好農業技術服務、農機農資保障工作,提高了夏玉米種植的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程度。據了解,安丘全市夏玉米種植面積約60萬畝,機械化收獲率達到98%以上,目前,收獲進度已經達到90%以上。預計1周之內夏玉米可收獲完畢。
安丘市農業農村局生產管理科科長 趙凱:今年,我們在玉米生產方面開展了規模經營主體單產提升行動,組織48個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參與,面積達到了15000畝。產量達到了(畝產)700公斤左右。
江西上栗:“一田三收”促增產 農民豐收忙
在江西萍鄉上栗縣,當地創新種植模式,將水稻種植、魚類養殖和螺螄養殖結合,實現“一田三收”。眼下,這里的1500多畝“稻魚螺”生態種養基地首次迎來豐收。
在上栗縣赤山鎮黃田村的稻田里,兩臺收割機穿梭不停,切割、脫粒、粉碎稻稈一氣呵成,田里與水稻共生的田螺、禾花鯉也迎來豐產,稻田邊,萍鄉市農科研究中心技術員緊張忙碌著對稻谷、魚和螺分別進行測產。
上栗縣赤山鎮種植戶 高小年:目前我們從今年的測產情況來看,我們螺的產量能達到400斤以上(一茬),魚的產量能達到100斤(一茬),那么螺和魚的年收入就能達到4000~5000塊錢一畝,再加上我們本身大米的銷售價格,我們一畝地的產值將近8000塊錢。
經過測算,每畝年產量田螺達到了1000斤、禾花鯉不低于200斤、稻谷達到了800斤,效益遠高于單一種植水稻。
據了解,“稻魚螺”生態種養模式,是讓魚螺排泄物轉換成肥料,用田螺松土促進水稻生長,水稻落花和田間蟲草供魚螺捕食,實現“稻因魚螺而優、魚螺因稻而肥”。
萍鄉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海軍:生物繁殖方法,還有用的是有機肥,所以我們米的品種的品質是非常優良的。
上栗縣加強與省、市農業農村部門的對接,積極構建“產加銷相銜接、貿工農相融合”的全產業鏈,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目前,當地推廣稻魚螺綜合種養1500余畝,帶動田螺規模化食品加工企業10余家,田螺食品年銷量達1萬噸。
萍鄉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海軍:我們在慢慢進一步完善中,包括還有一些設備、種源,我們都在進行篩選,所以說這個技術進步空間還有很大。
青海烏蘭:近7000畝藜麥收割忙 繪就高原好“豐”景
藜麥是一種高價值的糧食作物,因其高蛋白、低糖的特性,近年來成為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健康食品。眼下,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近7000畝藜麥迎來豐收。收割過后,這些藜麥將被精加工成各類產品銷往海內外。
總臺記者 崔建軍: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烏蘭縣的一塊藜麥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這里種植的千畝藜麥已經成熟。從空中俯瞰,不同品種藜麥成熟的麥穗呈現出火紅、金黃、紫紅等色彩,整塊田地宛如一幅天然油畫,美不勝收。
這兩天,當地正忙著用收割機采收藜麥。這塊種植基地負責人告訴我,現在全部采用機械化收割,預計1周左右收割完成。針對藜麥的植株特性,他們對收割機進行了改良升級。
為什么要改良?這些成熟后的藜麥植株長得非常高,最高能夠達到近2米,所以相較于小麥和青稞等一般的糧食作物,藜麥的植株要高出不少,如果采用以往常見的收割機收割,容易將藜麥的麥穗打掉,加大糧食機收損耗率。而改良后的收割機專門針對藜麥設計了專用割臺,能夠在加快收割速度的同時,降低機收損耗,從而提升收割的效率和質量。
烏蘭縣地處柴達木盆地,海拔在3000米左右,這里北依祁連,南靠昆侖,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土地水質比較純凈,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藜麥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我們常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國最早取得藜麥品種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同時也是我國首個獲得藜麥育種資質的單位就落戶于此。我所在的這片基地,種的全部是當地自主研發培育的藜麥優良品種,我身旁的這些就是“青藜1號”。
成熟后的藜麥果實長什么樣?藜麥果實外部有一層顏色豐富的表皮,我們輕輕把它揉搓開,就能看到里面白色的籽粒,顆粒非常飽滿,相較其他品種,它的口感會更好。
近年來,為了將藜麥種業做大做強,烏蘭縣落實資金支持企業建設藜麥良種繁育基地,除了“青藜1號”,當地還培育出三江藜等適合柴達木地區種植的藜麥品種共8個。今年,當地企業還首次取得藜麥種子進出口許可證,真正攥緊了農業“芯片”,端牢了糧食飯碗。
良種研發和糧食生產只是第一步,為了加快原糧轉化率,烏蘭縣鼓勵當地企業加大藜麥產品研發投入力度,擴大藜麥原糧精深加工,目前已生產出10余種藜麥產品。
像藜麥米、藜麥餅干、藜麥麥片、藜麥掛面等,品種非常豐富。通過多渠道拓寬市場,采用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方式,這些優質藜麥產品已經走上了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千家萬戶的餐桌。今年還首次遠銷加拿大、阿爾及利亞等國家。據統計,今年烏蘭縣共種植藜麥7000畝,預計總產值超1000萬元。
如今,烏蘭縣所在的海西州正致力于打造藜麥倉儲物流集散中心。從研發育種、精細種植、精深加工再到銷售配送,一條藜麥的全產業鏈條正在加速成形。這不僅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業結構轉型升級,更將助力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北玉米南水稻 藜麥也來湊熱鬧 共繪金秋好2024-10-13
- 財政部:兜牢“三保”底線 下達4000億元債2024-10-13
- 財政部:兜牢“三保”底線 下達4000億元債2024-10-13
- 財政部:兜牢“三保”底線 下達4000億元債2024-10-13
- 科技護航 希望的田野上“碩果累累”_天天2024-10-13
- 科技護航 希望的田野上“碩果累累”2024-10-13
- 科技護航 希望的田野上“碩果累累”2024-10-13
- 科技護航 希望的田野上“碩果累累”2024-10-13
- 文旅市場“熱”力十足 釋放消費新活力-報2024-10-13
- 文旅市場“熱”力十足 釋放消費新活力2024-10-13
- 每日報道:文旅市場“熱”力十足 釋放消費2024-10-13
- 全球微頭條丨國家統計局:2024年9月份居民2024-10-13
- 國家統計局:2024年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2024-10-13
- 2024年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擴2024-10-13
- 國家統計局:9月份CPI環比持平 PPI環比降2024-10-13
- 東盟秘書長:期待東盟與中國拓展多領域合作2024-10-13
- 劉永好:見證光彩事業聚沙成塔2024-10-13
- 劉永好:見證光彩事業聚沙成塔2024-10-13
- 共享數字鄉村建設創新成果 數字鄉村成果展2024-10-13
- 共享數字鄉村建設創新成果 數字鄉村成果展2024-10-13
- 多地“上新”房地產利好政策 樓市升溫持續2024-10-13
- 【環球速看料】變通道經濟為產業經濟 新疆2024-10-13
- 變通道經濟為產業經濟 新疆霍爾果斯經濟開2024-10-13
- 2024年全國數字鄉村創新大賽決賽及頒獎儀式2024-10-13
- 2024年全國數字鄉村創新大賽決賽及頒獎儀式2024-10-13
- 加快補齊普惠托育服務短板2024-10-13
- 加快補齊普惠托育服務短板2024-10-13
- 場景、機制、技術:數字化為鄉村振興持續賦2024-10-13
- 財政增量政策來了,這場政策“及時雨”釋放2024-10-13
- 頭條焦點:金觀平: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緊密結2024-10-13
- 中新健康|“老寒腿”怎么防?建議做到四個“早”!-世界通訊
- 全球速遞!掌墨師攜手建筑設計師——讓木構技藝扮靚美麗家園
- 【世界獨家】客流高位運行 湖南機場國慶假期運輸旅客85萬人次
- 關注:10月12日央行開展232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 鵬華基金:政策落地有助券商估值從底部回升 環球熱訊
- 10月10日,A股市場走勢分化,上證指數漲逾1%,創業板指跌近3%。自9月24日開啟的本輪上漲行情以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累計上漲20.12%、29.54%、44.59%。資金面上,從融資資金、股票型ETF流入資金和上市公司回購三方面來看,資金均加速買入。 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先行,財政政策接力,市場仍具備進一步反彈的空間和動能,未來多維度增量資金可能流入A股市場。 融資資金流入明顯 自9月24日開啟的本輪上漲行情以來,市場成交額明顯放大。其中,10月8日,市場創下成交額
- 第十屆中國筆業博覽會開幕 妙筆匯聚“制筆之鄉” 環球關注
- 中國禁止在自然保護地和海水浴場等區域新設工業排污口_世界通訊
- 簡訊:多地密集“上新”房地產利好政策 國慶假期這些地方樓市“升溫”
- 進入“豐收時間” 各地展望新“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