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很多人為了保護自身財產和人身安全會在家門口安裝監控,也會有很多人困惑這種安裝監控的行為是否會侵害其他人的權利呢?
基本案情
王小紅(化名)與李大強(化名)是東西相鄰的同村鄰居。李大強在自家樓房的一樓南墻外,安裝有一臺可以旋轉的監控攝像頭。在啟動旋轉功能的情況下,該攝像頭的拍攝范圍,除了包括李大強自家樓房的前方空地之外,還包括王小紅的住宅院落。經村委干部多次調解無果后,王小紅向泌陽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被告李大強立即整改其攝像設備。
法院審理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居民住宅門口安裝監控攝像頭,在保護自身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民事主體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承擔有不得妨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法定義務。泌陽法院經審理后,依法作出判決:被告李大強立即停止侵害,并于本判決生效后,將案涉旋轉攝像頭進行拍攝角度的固定,不得向原告王小紅的住宅院落進行拍攝、錄像。
法院說法
在家庭住宅安裝圖像采集設備的行為,容易引發安裝者與被攝像者的利益對立。此種情形下,可適用比例原則判斷行為人的可歸責性,并衡量雙方的對立利益。安裝若缺乏必要性,或安裝方式不當、采集范圍過度,或未采用對他人權益影響最小的安裝采取措施,上述任一條件不滿足,均因違反了比例原則,可認定行為人過度行使民事權利,具有侵權法上的“過錯”。
安裝、使用圖像采集設備的過程中,拍攝、窺視他人私密空間或私密活動,未經同意處理他人私密信息,均系侵犯隱私權的表現。就侵犯隱私權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應基于行為目的、方式、侵權后果、過錯程度等因素,合理選擇救濟方法。
【裁判要旨】一、在家庭住宅安裝圖像采集設備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可依據“必要、成比例、損害最小”的比例原則進行過錯判定。安裝、使用圖像采集設備的過程中,若拍攝、窺視他人私密空間或私密活動,或處理他人私密信息,均系侵犯他人隱私權。二、確定侵犯隱私權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應綜合考慮侵權人的行為目的、方式、侵權后果、過錯程度等因素,予以平衡處理。
【案例注解】一、自然人享有保護自身及家庭成員之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權利,但權利的行使存在合法邊界。由于設備購買及安裝便利、圖像直觀清晰、兼具聯網報警功能的因素,當前個人常選擇在住宅安裝圖像采集設備(如網絡監控攝像頭、可視化門鈴)用于監控,但該安裝使用行為常對被拍攝者造成權利侵害。二、本案涉及被告李大強的人身財產安全與原告王小紅住宅院落隱私的權利邊界、圖像采集設備侵犯隱私權的行為表現、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等基本法律問題,集中呈現了隱私權保護和家庭住宅防盜需求的沖突,亦凸顯了法院在案件裁判中深入解釋“隱私權”的重要價值。(周田田王平福)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