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韓國鬧得沸沸揚揚的文在寅親信“走后門”入學風波又有新進展。據韓聯社2日報道,當地時間9月2日15時31分左右,韓國法務部長官被提名人曹國在國會舉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記者會”性質的“國民聽證會”。因圍繞其本人及家人的各項質疑不斷被爆出,朝野分歧加劇導致國會人事聽證會流產,曹國決定直接站出來,“詳細對各種疑惑進行說明和解釋”。就在一天前,韓國總統文在寅就關于曹國的相關爭議發聲表示擔心,并指示對高考制度進行重新研究。
否認幫女兒論文造假
曹國就相關爭議對青年一代造成傷害、讓全體國民失望表示歉意,但對女兒被質疑論文造假、不當領取獎學金以及家人向私募基金投資巨款、涉嫌逃稅等問題,曹國予以否認,表示自己沒有介入其中。
“我為自己對周圍人不夠嚴格而深深反省和道歉。”曹國稱,“人們一直在擔心、指責和批評,我最感到懊悔的是,這場爭論是由我的言行引起的。雖然我提倡改革和進步主義,但我沒有徹底實踐,我讓年輕一代失望和受傷。不管法律爭議如何,我還是要向學生和人民道歉。”
關于女兒在高中時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醫學研究論文一事,曹國解釋稱,當時自己的女兒在檀國大學醫學研究所進行了大約兩個星期的研究和社會實踐,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刊登出論文,自己也非常驚訝,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界定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標準比較模糊,可由教授自行判斷。
此前韓媒爆料稱,曹國現年28歲的女兒2008年讀高中時,曾在檀國大學實習過兩周,沒想到這短短時間,她的名字卻得以登上著名醫學期刊病理學論文的作者欄。論文由5人共同撰寫,曹國女兒掛名第一作者,并因這篇論文獲得優待,得以在2010年入讀韓國頂尖學府高麗大學。外界不少輿論認為,論文有造假嫌疑、項目很可能是為了能被名校錄取而編造的。
就女兒在首爾大學環境學院就讀時獲得獎學財團提供的獎學金一事,曹國表示自己和家人從未向財團提出過獎學金申請,也沒有進行過任何游說,稱經核實,女兒是在接到發獎通知后得知獎學財團主動提供獎學金;還稱獲得獎學金后,自己和女兒曾想退回獎學金,因而聯系了獎學財團,但得到的答復是“獎學金發放后就無法退還”。
就家人和子女投資私募基金一事,曹國解釋說,就任青瓦臺民政首席秘書后對是否可以投資基金進行了咨詢,得到了“可以投資”的答復。他說,他和他的妻子對基金構成和運營等不知情,也沒有參與其中。
兩大政治陣營的戰爭?
現年54歲的曹國,曾是韓國刑事訴訟法學界的領軍人物,出版過多本刑法以及刑事訴訟法學的教材。在正式走上公職之前,曹國一直是首爾大學的法學教授,曹國政治傾向偏向進步,此前未參加過選舉活動。2017年5月,文在寅上臺后,曹國成為青瓦臺民政首席秘書,負責政府主要官員的提名和驗證工作,被視為文在寅的“心腹干將”。
今年8月9日,文在寅提名10名部級官員,要大舉改組內閣,為執政第三年進行人事布局。韓聯社曾稱,文在寅提名曹國為法務部長官,被視為此次內閣改組最大亮點,彰顯提速檢察機關改革的決心。
但沒想到的是,自曹國獲得部長提名以來,他本人及家人的多樁腐敗事件被接連曝光,在韓國社會引發巨大反響,甚至拖累了總統文在寅和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的支持率。韓國保守勢力更是借此大做文章,認為曹國以往經常高調批判權貴行為,現在卻陷入丑聞,“這是道貌岸然、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并要求文在寅撤除對曹的提名。
“如今圍繞曹國的爭議已經演變為政治陣營的戰爭。”韓國《京鄉新聞》認為,事態發展至此,應負最大責任的是保守在野政黨自由韓國黨。該報社論稱,過去20天的時間里,關于曹國的新聞報道多達62萬余條,平均一天3萬條。但是這些報道全是單方面關于諸多疑惑的揭露和主張,絲毫沒有查證的真相。老百姓希望直接聽到當事人的說明,自己判斷,當事人卻沒有反駁解釋的權利。保守政黨以各種理由不斷推遲聽證會時間,意圖把“曹國問題”長線拖延下去。難怪青瓦臺和執政黨認為記者會是不得已的選擇。
文在寅要求改革入學考試制度
據《韓民族日報》報道,文在寅在出訪東南亞三國前接見黨政青高級官員時說:“過去雖然為改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進行過努力,但仍有不少國民認為高考制度不公平公正。要超越圍繞候選人曹國家人的爭議這個層面,對整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進行重新研究。”
《韓國日報》稱,父母的財力資源決定孩子學歷。韓國人常說富人家子弟生來含著“金勺子”,窮人家孩子則是“土勺子”。這些年來,“勺子階級論”在韓國社會持續蔓延。文在寅強調,應正視相關問題給不能獲得機會的年輕人帶來的傷痛,并根據現實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案。青瓦臺方面表示,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和曹國去向是兩碼事。
韓國教育部將從4日起正式討論關于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現因韓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俞銀惠正在隨文在寅訪問東盟3國,出訪結束后將立即著手相關工作。對于文在寅講話的主旨,教育部認為需要對高中教育進行整體性改革。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