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綿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結束。在人生四大喜事里面的“金榜題名時”最后壓軸,也充分說明古代讀書人為考取功名的重要性。讀書人考取了功名,就預示這人生軌跡的改變,飛黃騰達,光耀門庭。科舉制度到明代達到了鼎盛,使寒門苦讀的中低下人群通過考試走上仕途,進入政權。而科舉制度的弊端也很明顯,明清兩朝一味推崇八股文,四書五經。嚴重了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使很多讀書人只會如何應對考試,而不講實際學問。
古代的科舉制度比現代的高考含金量高的多,古代的科技制度分五個等級: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考中了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考中了舉人才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考中了貢士才有資格參加皇上的主考殿試。所以古代學子寒窗苦讀,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部耗在科舉考試上,為了金榜題名,光耀門庭。為何古代讀書人如此癡迷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可以說在古代是寒門學子進入上層社會的唯一途徑,所以古人常說“士農工商”,里面的士排在第一,這就說明了科舉考試的重要性。一旦考上了功名,是其他行業得到的回報無法比擬的,而且在社會上的地位也會大大提高,受人尊重。
比如我們上學時候學的課文范進中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明代秀才范進為了考取功名,家徒四壁,到了50幾歲終于中了舉人。得知自己考中舉人后,范進一激動竟然瘋了,要不是他那當屠夫的丈人一巴掌扇過來,或許范進就這樣瘋下去了。為何范進中了一個舉人就高興的發瘋了呢?
因為在明清兩朝,考上舉人后,特權太多了。我們在影視劇里面只有聽說過“窮秀才”,可從來沒有聽說過“窮舉人”,拿現代的話說,秀才相當于本科學歷,而舉人就是公務員。考上舉人就有資格入朝為官。范進早年只是窮秀才,經常遭到屠夫丈人的嘲諷,辱罵。當范進考上舉人后,屠夫丈人立馬換了一個人似的,馬上阿諛奉承。因為他知道范進考上舉人給他帶來的利益。
考上“窮秀才”,朝廷每個月會發一定的糧食補貼和銀兩,但遠遠不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也不會給親朋好友及周圍的人帶來什么好處和利益。但舉人就不一樣了,首先舉人可以優先補上朝廷縣級官職的空缺,如知縣。可以和知縣平起平坐,運氣好還可以謀得縣丞,主簿,師爺等官職。然后全家人免除徭役,不用納稅納糧。周圍的大財主會馬上把自己的地掛靠在舉人名下,然后給舉人按比國家低的稅率交租,逃避國家賦稅,一舉兩得,坐在家里收錢就行了。其次還有舉人如果觸犯了法律,縣級官員是沒有權利對舉人動刑的,必須上報知府以上官員革去功名,才能動刑。
上面種種特權,就不難以理解范進為何發瘋了。估計換做是你,也會激動得發瘋了。范進中舉,連以前對他辱罵嘲諷了屠夫丈人也恭恭敬敬了,一些鄉紳也紛紛給范進送田地送房子送銀子,因為范進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利益。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