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無處不在。報告指出,誕生于大概70年前的“人工智能”概念近年來備受關注,尤其是自2022年底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較大發展以來,大量機構都在研究其潛力。該技術按照人們的需求產出文字、圖像、視頻的能力,使其在醫療衛生、金融、娛樂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全球94%的商界領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其企業在未來5年內的發展至關重要,67%的商界領袖看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價值,正在加大投資。人工智能市場收入預計未來10年內能夠達到19%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在2031年突破2萬億美元。同時,定制化的人工智能技術滿足了不同領域的特定需求,未來還有巨大潛力對衛生、教育、能源、農業、金融等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人工智能推廣仍有阻礙。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潛力尚未完全釋放,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推廣部署使用上,除了受到投資規模限制外,還面臨著諸多阻力和障礙,其中包括對合規性的擔憂、技術專家的短缺以及風險管控的困難。對2000位商業和科技領袖的調查顯示,盡管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熱情仍然高漲,受訪者認為在信任、勞動力適應以及務實結果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挑戰需要克服。報告稱,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從概念驗證和實驗項目階段向大規模應用階段轉變是當前的主要挑戰。風險管理、治理建設、勞動力升級、信任建立、數據管理的重要性尤為突出。
加強標準建設意義重大。報告指出,標準的意義在于提供了技術規范和最佳實踐,對于建立有效的規范體系和政策框架至關重要。當前許多組織正在積極開展人工智能的標準化工作,涉及從廣義道義標準到具體技術指標的方方面面,意在實現跨行業和技術的適用性,進而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安全有效。其中,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電信聯盟共同開展的世界標準合作倡議發揮了關鍵作用。該倡議的任務就是通過共識加強全球人工智能規范體系制定,通過國際合作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安全、負責、有效的跨領域應用。日前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國際人工智能標準峰會上,就通過多邊合作推進了在人工智能水印、多媒體真實性、深偽檢測技術等領域的標準制定。
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認為,在消除貧困上,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改善金融服務并優化農業實踐;在實現零饑餓上,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提高農業產量,并且優化供應鏈減少浪費;在健康與福祉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療診斷并加速新藥研發;在優質教育上,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個性化學習輔助并提供針對性的反饋評估;在可負擔的清潔能源上,人工智能可以優化電網運行并幫助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和儲能;在氣候行動上,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預測氣候變化和開發低碳技術;在保護海洋和海洋資源上,人工智能可以助力海洋監測以及發展可持續漁業。報告指出,通過加強標準化建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更加廣泛,也將更好地全面服務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